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950字。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阅读(81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不尽的毛泽东诗词
汪建新
毛泽东诗词的总体情况,我想通过对几个问题的解答来展开。
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写诗?
江西省吉安县美陂村有一个书院。1930年2月之后,毛泽东在那儿住了一段时间。书院墙上有这样一副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毛泽东自己也很喜欢这副对联。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波澜壮阔,他的知识底蕴和人文修养博大精深。他一生酷爱读书学习,终生与书为伴。他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曾经有人作过统计,毛泽东藏书中留有阅读印记的,包括圈画和批注,涉及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诗词曲赋总计1590首,涵盖429位诗人。这一数字显然是不完全的统计结果。他成为诗人就不难理解了。
毛泽东与诗词的关系如何?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家的一生,也是诗人的一生。读诗、学诗、赋诗、吟诗、解诗、论诗,对毛泽东而言,是情趣爱好,是生活方式,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手段。无论是喜是悲,是忧是怒,是庆贺胜利还是抒发豪情,毛泽东都会用诗词来表达自己高远的理想、坚定的意志、翻卷的心潮、激荡的思绪和绵绵的深情。
毛泽东一共写了多少首诗呢?
至今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不同的毛泽东诗词版本,收进去的作品数量不一。最多的一个版本收了150多首。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收入67首,包括他生前发表的39首以及未发表的28首。这个版本收录的作品是经过严格认定的。其实,毛泽东究竟写了多少首诗并不重要,他本就不是靠作品数量取胜的。但是,他的很多作品,如《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浪淘沙•北戴河(卜算子•咏梅》等等,艺术成就极高,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诗人毛泽东有什么特点?
作为一个诗人,毛泽东的特点十分鲜明。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诗人。他是政治家诗人,诗人政治家。我们不妨举个例子。1958年7月1日,毛泽东写了《七律二首•送瘟神》。为何写这首诗?毛泽东作了一点说明:“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所谓“欣然命笔”,充分表明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时刻关心人民疾苦,与人民同甘共苦。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毛泽东有三首词以井冈山为题,分别是《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井冈山斗争不过两年零四个月,井冈山也并不是毛泽东一生中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毛泽东这种深厚的井冈山情结,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政治家对一座政治名山的特殊情感。
毛泽东诗词属于什么风格?
毛泽东曾经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他喜欢读苏东坡、辛弃疾,不太喜欢读杜甫、白居易,说“杜甫的诗哭哭啼啼的”。其实,毛泽东诗词的总体风格也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诗词豪迈奔放,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诗词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播到了国外。海外学者尤其是诗界人士,公认毛泽东是“中国的伟大诗人”。早在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在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西方世界披露了《七律•长征》。1938年该书被翻译成中文并取名《西行漫记》。《七律•长征》是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而且是先国外后国内。
1961年9月,毛泽东在武汉会见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蒙哥马利送给毛泽东一盒555牌香烟。第二天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离不开他终生与书为伴的阅读习惯,他留有阅读印记的诗词曲赋接近1590首。
B.毛泽东诗词的总体风格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这侧面说明了毛泽东喜欢豪放派词作,不喜欢婉约派作品。
C.1937年,《七律•长征》通过《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西方世界披露,它成为毛泽东最早发表的作品。
D.毛泽东在地震时冒险返回屋中,却置众多“好东西”于不顾,只带走自己的诗稿,这表明他对自己诗词的珍视。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院的对联深得毛泽东喜爱,它契合毛泽东融战士与诗人于一身的特质,可以作为理解其诗词的钥匙。
B.尼克松引用毛泽东的诗句,是为委婉批评当时中美关系进展缓慢,这体现了诗词的政治批判功能。
C.最后一问的回答借用柳亚子和陈毅的评价,形象地说明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准之高。
D.文本从创作基础、功能定位、作品规模等展开,以问答形式阐述毛泽东与诗词的关系及其诗词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8个字。(3分)
臧克家曾言:“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其伟大之处,尤其凸显在 上。这种境界的呈现可分三端: ,《沁园春•雪》的“北国风光”、《沁园春•长沙》的“万类霜天”,皆勾勒出雄阔景象;二是气势磅礴,以宏阔视野彰显纵横万里的雄浑气象;三是志向高远,身为革命家,他将 视作“只等闲”,怀揣扭转乾坤的抱负——胸有丘壑,诗自开阔。
4.根据上下文,文中画横线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问题并结合文本阐述理由。(4分)
5.文中提到诗词对毛泽东而言“是情趣爱好,是生活方式,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手段”,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村 医
薛培政
“这小子,出息了哈,小时候,我还救过你一命哩。”耄耋之年的先生对我说这话时,正拄着拐杖走在通往村卫生室的路上。
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先生,轻抚胡须,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人也不糊涂,每回看见我,总是微微一笑,顺口喊出名字后,仍忘不了提及救我之事,流露出些许成就感。
听他说的次数多了,我便去找爷爷求证。
“呃,真有的事儿,你一岁半出麻疹,那烧发得邪乎,眼看没救了——”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