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26届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5 20:59: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660字。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6届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5.11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当前,脑机接口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加速壮大,正孕育颠覆性突破,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与用于拓展人类肢体能力的蒸汽机、电动机和拓展人类思维能力的计算机、人工智能体不同,脑机接口作为“拓展人脑疆界的革命性技术”,有望为人类突破生理限制提供全新的维度。其对人类生理限制和认知边界的拓展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场人机交互革命,尽管指向人机交互终极目标的这场革命才刚刚起步,但已展现出了异常强劲的发展势头。
  当我们审视“脑机接口”这个精妙的中文译名时,会发现其有两个出处,一是指脑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面,一是指脑与机器之间的界面。尽管在英文中,二者最初的含义不完全等同;但在中文里,二者统一译作“脑机接口”,既包括脑与计算机的接口,又包括脑与机器的接口。
  “脑-计算机接口”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雅克•维达尔197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维达尔在文中对置于头皮上的电极可以检测到人脑中的诱发反应电信号这一事实进行了探讨,并追问道:“这些可观测到的脑电信号能否作为人与计算机交流的信息载体,或用于控制假体装置或宇宙飞船之类外部设备?”为此,维达尔启动了“脑-计算机接口项目”,成立了“脑-计算机接口实验室”,搭建了“脑-计算机接口系统”,旨在评估“人机对话”中利用脑电信号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脑-机器接口”这一术语1985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安东尼•约瑟夫最先提出。约瑟夫介绍了一种将假体装置植入人脑以补充人脑功能的创新疗法。他认为要推广这种疗法,需要有将假体与中枢神经系统有效连接起来的“脑-机器接口”。约瑟夫提出,假体通过“脑-机器接口”刺激靶向神经元群的方法,可以是电刺激,也可以是电化学刺激或电光刺激;尽管假体难以精确模拟生理刺激,但精确度比理想技术差很多数量级的设备仍能帮助神经受损的患者。
  尽管维达尔和约瑟夫提出的“脑-计算机接口”与“脑-机器接口”在信息的传递方向上存在差异,但二者都强调,此类装置需跨越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实现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流。这一点非常重要,并对20世纪90年代后的“脑机接口”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在当时,他们的观点都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更未获得广泛认同。
  21世纪初期,学者们要么不加区分地使用“脑-计算机接口”与“脑-机器接口”,要么严格区分这两种表述的用法。面对这种混乱局面,在2013 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脑——计算机接口”会议上,与会者认定“脑-计算机接口”也称作“脑-机器接口”,二者拥有相同的含义,可以互换使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学者拉杰什•拉奥2013 年出版《脑机接口导论》时也指出,“脑-计算机接口”亦即“脑-机器接口”。这是一部介绍脑机接口的入门书籍,对社会影响甚大。自此之后,一些人就不再有意识地区别使用“脑-计算机接口”与“脑-机器接口”,亦即两者都可以直接翻译成“脑机接口”。
  但随着脑机接口研究的深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像脑电帽这样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与将电极植入颅内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存在很大差别,从安全监管与伦理治理的角度出发,最好不要将二者笼统地称为脑机接口。于是,有学者提出,在缺乏更好的术语替代方案的情况下,应恢复对“脑-计算机接口”与“脑-机器接口”的使用区分,建议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称作“脑-计算机接口”,将侵入式脑机接口称作“脑-机器接口”,以提醒大众和监管者注意技术的不同风险等级。
  目前,随着“脑计划”的推进,一批脑机接口设备由基础研究阶段迈入应用研究乃至市场准入阶段。
  就国内科技治理而言,政府在激励脑机接口技术创新时,需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过度泛化对脑机接口的解释。脑机接口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之后,为了获取更多的政策红利,很多实际上与脑机接口无关的研究也被说成是脑机接口研究,以致脑机接口领域“虚火旺盛”。二是过度窄化对脑机接口的解释。开展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关键是要能够解决医疗、康复、教育、军事等领域的需求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一开始就对可能的路径设限。因此没有必要把监测、调控对象局限于大脑,也没有必要排斥脑深部电刺之类“控脑”研究。要而言之,要规范、引领脑机接口技术创新,有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脑机接口的概念内涵与研究边界。
  (摘编自周程《脑机接口概念内涵与研究边界的演变》,有删改)
  材料二:
  脑机接口技术涉及的“神经权利”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重点问题。所谓“神经权利”,本质上是对个体神经权利应用的规制,是指用户知道自身的神经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将会被如何使用的权利。伴随脑机接口人体临床试验的获批,其带来的技术普适性与神经权利个性化之间的冲突,将会进一步扭曲用户的自我认同感,模糊人机界限,加剧了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脑-计算机接口”与“脑-机器接口”在诞生之初就拥有相同的技术路径和应用场景。
  B.维达尔和约瑟夫的研究在20世纪未能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其技术构想缺乏可行性。
  C.2013年,第五届国际“脑-计算机接口”会议的认定,解决了相关概念上的所有混乱。
  D.脑机接口的研究或将因技术普适性与神经权利个性化之间的冲突,产生科技伦理问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脑机接口技术有望突破人类的生理限制和认知边界,未来必将引发人机交互的革命。
  B.约瑟夫提出的“脑-机器接口”疗法,即使精确度不足,也能对神经受损患者产生帮助。
  C.有学者建议用术语区分非侵入式和侵入式脑机接口,主要是为了体现技术先进性的差异。
  D.为避免研究方向“过度窄化”,不应将监测对象局限于大脑,也不应排斥某些“控脑”研究。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过度泛化”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某研究团队专注于通过头皮脑电信号实现对外部机械臂的精确控制。
  B.某公司把为增强健康人群记忆力而开发的药物宣传为脑机接口产品。
  C.某实验室在开展脑深部电刺激疗法研究时,没有遵循伦理审查程序。
  D.某国在制定脑机接口标准时,广泛征求了相关跨国科研团队的意见。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拉杰什•拉奥的《脑机接口导论》这个例子的作用。(4分)
  5.在学校举办的科创辩论赛中,正方认为未来已来,应大胆尝试脑机接口;反方认为应坚持使用“原装大脑”。你更支持哪方观点?请综合两则材料,写出发言要点。(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钱诗人出狱
  胜利日后的第七天,钱诗人可以出狱了。
  老三想给钱伯伯开个欢迎会。胜利后,北平一直安安静静,跟平常一样,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瑞全不喜欢这种安静。
  他去跟爷爷商量,爷爷表示同意,催他说:“你得弄点酒来,他喜欢喝两口儿。”
  瑞全告诉大哥,他们得一道去接钱先生。
  老三去通知金三爷,请他和钱少奶奶一起来祁家。他还请了李四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