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4 7:44: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920字。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家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燕子。最初人们称之为“玄鸟”,认为它是一种神鸟。对它的记录与描述都有着浓厚的崇拜色彩。随着人们对燕子的认识不断加深,其逐渐与社会生产活动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它对农业的指导上。
  预报农时
  “春分之日,玄鸟至。”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对应着相应的农时,除了以历法为参考,人们还会将不同时节出现的物候现象当作判断农时的依据。“玄鸟至”便是古人判断“春分日”来临的依据之一。而春分之日对于农业生产又至关重要,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
  南宋画家牧溪也通过画作传达了燕子在春天到来的信息,如《莲燕图》《柳燕图》等。“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时节,正是秋收大忙时,也是农时中十分关键的时段。燕子“秋去春来”的这一特点为古代农业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指导。
  应时祭祀
  唐宋诗人多喜以燕喻人,不过诗句中也常见家燕春秋迁徙时节的记录。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中的新社,即春社日一年农耕的开始,也是古代祭祀土神的重要节日,一般在春分前后,用以祈求丰收。最早只有春社,自汉代以后始有秋社。又自唐宋起,始确定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而燕子作为候鸟,恰好其迁徙的物候习性与人类的社日相符。尤其春社,不仅在气候上象征着春天的正式归来,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祈祷丰收、关系农耕生活的现实意义。因此燕子被看作象征春社的吉祥鸟,故也称“社燕”。这更能说明燕子与社日之间“关系匪浅”。
  由此可见,燕来之时与春社日相近。社日,是农业文化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①       ▲     
  传统农业中,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雨水,所以知晓降水情况,尤其是预知作物生长期、收获期内的降水,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相雨,是农业生产者尝试多种方法来预测短期内的降水情况。相雨的方法很多,物候就是其中一种,因动物的行为活动较容易被及时发现,古人便经常依据动物物候现象来预测晴雨,而观测家燕物候就是古代农业生产者常用的一种相雨方式。
  “燕子低飞大雨到”,是一条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并一直被广泛运用。燕子在降雨前会降低飞行高度,一方面是因为气流变化,另一方面是昆虫在水汽的影响下降低了飞行高度,燕子为了捕食也只好相应地降低飞行高度。燕子喜筑巢于檐下,日常活动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田家五行》中有谚:“海燕忽成群而来,主风雨。”谚云:乌肚雨,白肚风。古人常见燕子自远方海面飞来,便以为燕子来自于大海,海燕成群的飞来便预示着风雨将至。燕子喜于檐下做巢,故而亦有谚:“燕巢做不乾净,主田内草多”来警示人们要关注田内庄稼的生长情况,便于及时除草,杂草多则不利于庄稼的生长。
  (摘编自徐颖《预示晴雨农时的“玄鸟”》,有删改)
  材料二:
  家燕与农耕文明问答录
  问:古人为何称家燕为“玄鸟”?
  答:古人因家燕迁徙规律神秘、羽色乌黑,将其视为“玄鸟”(玄即黑色,引申为神秘),早期记载充满图腾崇拜色彩,如《诗经》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便将其与部族起源神话关联。
  问:②      ▲       ?
  答:这种转变源于古人认知的深化。随着观察的深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将家燕称为“玄鸟”,有燕子能预报农时、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的因素。
  B.古人依据家燕行为预测降水,是因为家燕活动易观察,且其行为与气象、农事关联。
  C.南宋画家牧溪绘画《莲燕图》《柳燕图》,主要是为了证明燕子能准确预报春分。
  D.汉代以前已有春社,但春社日在唐宋时期才确定,燕子因与春社日契合而成为“社燕”。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分之日,玄鸟至’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对应着相应的农时”中“农时”,与今天常说的“农业生产的时节”含义不同。
  B.材料一讲家燕与农耕的关联,体现了多角度阐述现象的研究方法;材料二在问答中对问题全面总结概括,思路清晰。
  C.“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这句话可以体现家燕具有“预报农时”的作用。
  D.“家燕作为‘自然观测员’,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两方面,……”,此句对家燕生态价值总结全面,回答了“家燕对生态保护有何用”的问题。
  3.根据材料相关内容,补写文中画横线的空缺部分,使上下文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①              ②              ③             
  4.《乡土中国》中提到“乡土社会的经验是有效的,因为环境不变”,请根据相关链接并结合材料中古人利用家燕指导农耕的内容,分析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6分)
  相关链接:“从熟悉的环境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节选自《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历代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还在熟悉的地方上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节选自《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文本一:
  一个泥水匠的完美生活
  王千里
  孙宝平一直固执地认为,砌水泥墙这门传统手艺,传承是个问题。他的观点自然引来众多工友的嘲笑。
  “咱们这活,只要是个人就能干、都会干,还传统手艺,你咋不说是门艺术呢!”
  “孙宝平,你是不是放工以后在家里闲着没事短视频刷多了?咱们这就是砌墙抹灰的活计,自古以来哪个村没有十个八个泥水匠?你说说,这能叫什么传统手艺呢?还传承呢,传给谁?”
  “孙宝平呀孙宝平,你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如果砌水泥都是一门传统手艺的话,那俺家媳妇的烙饼技术,得称得上是非遗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