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3 20:30: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240字。

  2025~2026齐市普高联谊校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AI(人工智能)写作启发了有关人类创作本质的新问题。作为媒介,机器确是“人的延伸”,促使人类转移旧功能,建立新的主体性。在AI人机协同写作中,人与AI各有优长,也各有限度,据此可以建立两种协同写作方式:“导航性写作”和“探索性写作”。
  所谓导航性写作,就是人类指挥,AI“码字”。人类将数据库写作的职能让渡给AI,并通过与AI生成的文本互动,引导叙事方向。这是因为AI在“写作”时存在局限。比如网络类型文,AI需要事先学习特定类型的材料,才能掌握其叙事模式,否则就会“答非所问”;即使对网文类型有所了解,AI也不一定能像人类一样“融会贯通”,在不同类型的网文中灵活转换。此外,AI的计算能力有限,超出一定生成长度后,AI就会开始“忘记”最初的设定。由于生成文本时带有概率性因素,AI也容易篡改写作细节。因此,在AI承担原先最耗时的基础写作工作后,人类就要负责“导航”,包括记忆和取舍写作细节、思考不同的叙事可能性等。针对AI生成内容较为平庸的问题,人类也可以构想新的互动方式,以更好地协同AI改善叙事质量。
  另一方面,与AI互动时,人类不可避免地受限于个人的知识视野。在完全的导航性写作中,人并不容易觉察自身的认识限度。如果人类只在一片相对确定的空间里推断叙事的走向与写法,自然就很难看清可能性空间的边界,也无法充分利用AI为人类“延伸”出广阔视野。因此,探索性写作是对导航性写作之局限的修正,旨在找到并突破“导航系统”的潜在限制。探索性写作没有特定的步骤,只是一种写作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中,人类并不是在主持推进一份叙事文本,而是试图将写作“还原”为“对话”,通过对话探索导航系统的限度,比如接触陌生的知识模式,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讨论某个情节,了解不同设定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等。在探索性写作中,人类的写作主体性可能得到更新。另外,人类也将AI放在了平等对话的位置,祛除了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
  因此,对于写作、我们不妨也持开放态度,将AI时代的文本视作“可玩的文本”。文本是可“玩”的,过去是作者自己同自己“玩”,只是其交流过程在作品完成后隐去了;近来,文本越来越能通过互联网供许多人“玩”、网络文学中的“大神之作”,其实是整个互动写作进程中的一场“游戏直播”;现在AI也加入了“玩”的行列,通过互动写作,人类和计算机开始能共同探索新创意。人机共“创”,或许是人与AI共处的最佳方式,也是人应对媒介挑战的关键一步。
  (摘编自雷宁  邵燕君《人机协同,如何重塑人的写作主体性》)
  材料二:人工智能写作似乎给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网络文学往往是模式化甚至是套路化的,人工智能显然擅长这种套路化写作。在此意义上,网络文学作家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写作的升级。不过,人工智能写作也许会导致网络文学走向终结——破坏网络文化精神,让盛极一时的网络文学变成昙花一现的文学现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I“写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容易篡改写作细节、可能不会像人类一样在不同类型的网文中灵活转换等。
  B. 探索性写作是一种写作视角,它是对导航性写作的局限进行修正,目的是找到并突破“导航系统”的潜在限制。
  C. 网络文学往往是模式化甚至是套路化的,因此擅长套路化写作的人工智能写作会使网络文学变成昙花一现的文学现象。
  D. 网络文学内部马赛克效果的生成,与网络作家进行创作时注重经营剧情点,有意识地埋梗或营造段子等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人工智能写作对人类创作产生的影响,但二者看待人工智能写作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B. 材料一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指出AI人机协同写作的两种写作方式,然后对这两种写作方式展开具体的介绍。
  C. 材料二第三段将网络文学与传统书面文学、人工智能写作进行对比,强调了网络文学是生产先于交往,并在讨论中不断延伸。
  D. 材料二指出,人工智能作品主要是依靠机器创作出来的,网友们现场互动讨论对于其作品本身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3.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区别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消费模式不同。 B.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文学属性不同。
  C.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读者对象不同。 D.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生产模式不同。
  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导航性写作”和“探索性写作”中人机关系的不同之处。
  5. 你所在的班级举办了以“AI介入网文写作是利还是弊”为主题的辩论会,甲方认为是“利”,乙方认为是“弊”。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选择一方加入,并写出你的理由。(不少于三条)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写作与网络文学的影响。材料一认为人机协同写作可提升创意,通过导航性和探索性写作方式重塑人类主体性。材料二则认为人工智能写作可能背离网络文学精神,威胁其活态文化特质。整体来看,材料一持开放态度,强调创新交互,而材料二警示可能的消极影响,关注人际互动的重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擅长套路化写作的人工智能写作会使网络文学变成昙花一现的文学现象”说法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人工智能写作也许会导致网络文学走向终结——破坏网络文化精神,让盛极一时的网络文学变成昙花一现的文学现象”,选项说法绝对。
  故选C。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驼峰那边的远方
  黄丹丹
  夕阳已完全被像驼峰的两座山的山凹掩盖,一缕余晖也没有留给驼峰上方的几片薄云。高的那座山的山腰不时地跑出一条绿龙,呜呜几声,隐匿踪迹,只剩村里流浪的那条黄狗狂吠不止。
  蛋蛋注视着前方的驼峰,耳听火车的声音渐渐被山峰吞没,心也跟着那声音远去。电线杆高高耸立,几只鸟儿站立在电线上,歪头歪脑地在话着家常,显得热闹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