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1 7:49: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740字。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 阅读部分(72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在将中文“纳入欧洲活版印刷范畴”这一愿望的驱使下,因翻译《道德经》而名声大振的汉学家、法国 学者包铁设计了一种新的中文字体,其中不仅有汉字,还有汉字的部件或模块,可以通过拼合的方式 构成汉字。拼合活字看起来很简单,但这只是表象。其核心理念是,将汉字的结构部件或“部首”类比 于拉丁字母来使用。如果这种设计取得成功,实现了字母与“部首”的对应,那么人们就可以像拼写单 词那样“拼写”汉字。
  不过,当我们将拼合活字的拼合原则与历史悠久的中文书法美学的组合原则相比较时会发现,一直以 来被视为汉字的基本构字元素的是笔画,而不是“部首”。虽然“部首”本身确实与汉字在结构上的划分 一致,但人们从来不把部首视为汉字产生的“字根”或“字基”。然而,拼合活字印刷术恰恰是要将部首 视为汉字的字根或字基,通过它来发展和产生各种语义变化和变体。如此,部首作为一种生产工具, 就可以被利用:就像一片人工林,人们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而不是任意开采。
  此外,拼合活字还在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偏离了中文书法实践。通过将“部首”镌刻在固定的金属构 件上,然后用它们拼合汉字,这就将中文书写中“部分”与“整体”的传统关系彻底颠倒了过来。在中文 的其他各种书写方式上,不论是手书、活版、雕版还是其他,人们都是根据整个汉字的连贯性、整体 性和美来组织、评判或鉴赏汉字的组成部分的。但对于包铁来说,拼合活字的物质条件恰恰建立在另 一种截然相反的部分与整体关系之上。凝固在金属活字上的这种拼合活字部件是僵化和呆板的,丝毫 体现不出手写体的游刃有余,它违背了汉字的动态性,使汉字整体的逻辑从属于汉字部件的逻辑。
  因此,他从一开始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可以说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即根据一种同中 文书法美学标准相违背的,或者至少是与之严重偏离的标准来生产一种符合中文书法标准的汉字。这 种中文字体,体现了模块理性与美学结构之间的对立。起初,他并未将所有能拆分的,甚至是应当拆 分的汉字拆分。相反,他们把汉字划分为两大类目,即当时所称的“可拆分汉字”和“不可拆分汉字”。 最终研制了一套包含将近 3000 个构件的字体,其中有些是作为可拆分字体的部件,除此之外,有很 大一部分是我们习见的完整的汉字。
  为什么要手下留情呢?当汉字一动不动地躺在手术台上时,是什么力量或什么东西让我们的外科医生 产生迟疑?所谓的“可拆分汉字”和“不可拆分汉字”,究竟是由谁来决定的?通过“流”“海”和“蕩”(荡) 三个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可拆分的汉字(例如“流”和“海”)和不可拆分的汉字(例如“蕩”)是根据三 个标准决定的。
  第一,可拆分汉字的字形必须能用横轴或竖轴利落地分解成两个部分。虽然理论上可以按照三个或更 多部分拼合汉字,但这是力求避免的,因为这样会增加工作的复杂性。对于前两个汉字来说,这种二 分法是可行的,将“氵”分别与“ ”和“每”分开即可。但是“蕩”字却无法做到,至少对于“氵”来说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标准关乎每个组件的相对频率。还是以“蕩”字为例,从竖直方向将“氵”从中分离出来显然很麻 烦,但我们可以从水平方向将最上面的“艹”分离出来。这样就会把这个汉字分解为两个部分:“艹”和 剩余部分的“湯(汤)”。然而事实上并没有这样拆分,究其原因,就是这样做没有任何益处。“充”和 “每”这两个部件都会以同样的位置和相对大小出现在其他许多汉字里,相对而言,“湯”这个部件的用 处就没那么大了。实际上,同样大小和比例的“湯”这个部件在其他任何汉字里都是用不到的。因此, 最好让“蕩”保持整字。
  最重要的一条规则是汉字的“骨”绝不能断,将一个笔画砍成两段,然后将这两段分别安置在不同的金 属模块上,这种做法是不被包铁容许的。就像《庄子》“庖丁解牛》中庖丁对文惠君所说的一样,包 铁努力遵循汉字的“自然形制”,做到“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与庖丁用刀一样,当汉字的解剖 刀游走在笔画之间的空隙中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通过将字体分为“可拆分”和“不可拆分”两大类,分别制作成拼合活字和整字字体,这就是继“常用字” 模式后的第二种 19 世纪的外国人将中文解谜的方式。这种方式同小斯当东、姜别利等人所提出的常 用字方式有显著差别。通过将“偏旁”论元素,使中文字体的规模有望缩减为原来的 1/40,从数万个 缩减到 2000 个左右。此外,拼合法还提供了一整套中文的机械书写技术。在常用字模式中,那些不 常用的字体会被从印刷设备上的字表中排除,而拼合活字技术则为将所有汉字纳入同一个文本排印系 统提供了可能——虽然有些汉字需要遭受分解。
  中文技术语言中的这种拼合法一直延续到了 20 世纪,成为对更占优势的常用字法的一个有力反驳。
  ——(摘编自[美]墨磊宁《中文打印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张朋亮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拼合活字的设计者试图构建一种“部首——整字”的生成逻辑,这与拉丁字母拼写单词的逻辑有内在 相似性,但其结果却与中国书法的美学传统产生了龃龉。
  B.决定一个汉字是否“可拆分”,并非基于其固有的书写结构,而是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实现的难度、部 件的复用率,以及是否触犯“断骨”这一美学禁忌。
  C.文中以“流”“海”为“可拆分”范例,以“蕩”为“不可拆分”范例,意在说明拼合活字技术在处理笔画穿插 交融、结构复杂的汉字时面临一定困境。
  D.文中结尾将拼合活字称为“第二种将中文解谜的方式”,暗示了其相较于“常用字法”更具先进性,意 味着中文打字机的处理方式正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拼合活字其实并没有看起来这么简单,不能将汉字的结构部件类比于拉丁字母,例如“明”中的“日” 字与“旱”“昔”中的“目”字就不相同。
  B.学习书法要掌握的汉字基本元素是笔画而非部首,如古代书法理论“永字八法”认为,书法讲究的是 气韵,要使笔画和汉字实现浑然天成的融合。
  C.文中将拼合活字的发明者比作“外科医生”,把刻制活字用的金属构件比作“手术台”,把汉字比作“病 人”,形象地呈现了拼合活字工艺的特点。
  D.“不可拆分汉字”的存在,是因为这些汉字的笔画结构过于复杂,超出了当时工艺的技术限制,将其 拆分会极大地增加工作的复杂性,因而力求避免。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通过将字体分为“可拆分”和“不可拆分”两大类,可以分别制作成拼合活字和整字字体,就如上文 “流”“海”和“蕩”的例子所示。在“流”中,左侧的“氵”与右侧部件“ ”① ,“氵”被跸桓离在一个完全独立 的区域。“海”字亦如是。由于这种人为造成的空隙,每个汉字都显得离散。不过,在“荡”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氵”的第三笔向上直接延伸到了相邻区域,使该字体具有了② 。因此,凡是需要制作整字 字体时,就应该按照中国的审美习惯来铸造,而在制作拼合活字时,就必然要求相关部件③ 。
  4.结合全文,给“拼合活字印刷术”下一个定义。(4 分)
  5.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庄子》“庖丁解牛”的典故?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6 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粮秣【注】主任
  丁玲
  我从河西图书馆走出来的时候,已经不再感到秋天太阳的燥热。
  我们回河东去?快开晚饭了。”司机老罗这样问我。
  “不,”我说,“老罗,你认识李洛英的住处么?我昨天和他约好要去他那里。”
  我摸了摸口袋,只有两包烟,便买了十几个烧饼。
  于是我和老罗又在这条陡的、弯曲的、飞舞着尘土的山路上颠簸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