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7610字。
重庆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在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在认识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实践中证实的真理,才能称为真理性认识。如果一种学说虽然言之成理,但实行起来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实现改造自然或改造社会的预期目标,那么,这种学说就不能称为真理性认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但是实行这个原则也并不容易。在阶级社会中,由于阶级利益的冲突,有些思想家标榜维护阶级利益,把阶级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主张,甚至有意地歪曲真理。这是违反“修辞立其诚”的原则的。在现在,我们提倡“说老实话”,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科学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修辞立其诚”作为中国早期修辞理论的核心,奠定了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基本品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随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文学创作中对形式美的追求日益凸显,“诚”与“巧”、“质”与“文”的关系问题,成为文论家们持续探讨的焦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明确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修辞立其诚”作为一种发言著论的原则,强调言辞应当坚持真实性,这一观点在今天仍有其价值。
C. 刘勰“为情而造文”的主张,强调内心情感是文采的根本,是对“修辞立其诚”精神的否定和超越。
D. 材料二指出,孔子所说的“辞欲巧”并非追求浮华文风,而是强调文辞需要精巧以更好地表达真情。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种学说只要言之成理,即使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也可以被认定为真理性认识。
B. 在阶级社会中,所有思想家都因阶级利益冲突而无法遵循“修辞立其诚”的原则。
C. “修辞立其诚”与艺术上的“巧”并非对立,真正的“诚”需要恰当的“巧”来表现。
D. 王国维的“不隔”之境,只关注情感的真挚,完全排斥文辞的雕琢与技巧的运用。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修辞立其诚”原则的一项是(3分)
A. 司马迁《报任安书》:“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B. 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D.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 材料二认为,对“修辞立其诚”的理解“不能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腊梅花
汪曾祺
“雪花、冰花、蜡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
我的家乡有腊梅花的人家不少。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腊梅。这四棵腊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那样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腊梅,我以后就只到过没有见过。主干有汤碗口粗细,有拇指在一个砖砌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