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0 15:16: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820字。

  初三年级阶段性练习语文
  2025.10
  第Ⅰ卷(共60分)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初三同学在学习现代诗后,组织了系列学习活动。
  (一)走近现代诗
  有同学抄录了一段文字来帮助大家走近现代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上溯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历程,我们赞叹于中国古典诗歌无与伦比的成就。诗人留恋于山水,寄情于自然。一树枫叶的怀想,几枝红豆的相思,微风中的燕子,细雨中的游鱼,大漠的孤烟,春江的花月……无不传达着古老文明的迷人神韵。
  ②到了近代,国势日衰,几乎到了亡国灭种之境地。当时的人们如能救亡图存,宁肯抛却一切。中国诗界也要告别传统,迈向现代。现代诗人冲破音韵的束缚,追求形式的自由,打破山林的宁静,装进工业的喧嚣。现代诗歌在与古典诗歌母体的撕扯中呱呱坠地。
  1. 下列对于文中加点字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溯”原指空间上的顺水下行,文中指时间上的顺时下行。
  B. “留恋”应该写作“流恋”,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愿意留下,不愿意离开。
  C. “神韵”与“音韵”中两个“韵”的意思不同:前者指韵味,后者指韵律。
  D. “宁肯”与“宁静”中“宁”的读音相同,都读作“níng”。
  2. 文中画线词语“无与伦比”,在不改变句意 前提下,可以用下列哪个词替换()
  A. 独树一帜 B. 气冲斗牛 C. 鹤立鸡群 D. 举世无双
  (二)鉴赏朗诵
  同学们在读诗后交流了心得。请据此完成小题。
  3. 同学们就如何读诗进行交流,发言中用到了很多修辞方法,下列对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学甲:有些诗像陈年的老酒,初读时可能觉得平淡,可越品越有滋味:有些诗却像锐利的匕首,一翻开就被它直刺心灵的力量震撼。
  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不同风格的诗歌分别比作“老酒”与“匕首”,生动展现了诗歌多样的艺术感染力。
  B. 同学乙:读诗要读出什么呢?读出身上的伤痕,读出脚下的坎坷,读出眼里的泪水,读出心中的意愿……我们难道不是为了读出这些而读诗的吗?
  分析:运用设问、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艺术地呈现读者可以从诗歌中读到的丰富内容。
  C. 同学丙:读诗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抒情特点。有的诗大气磅礴,感情奔放;有的诗一唱三叹,委婉含蓄;有的诗描摹细腻,寓情于景……
  分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用整齐的句式清晰地呈现了诗歌抒情的多种类型。
  D. 同学丁:读诗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如同探索诗歌秘境的拐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知人论世比作欣赏诗歌的“拐杖”,形象地表达了不知人论世就无法欣赏诗歌的道理。
  4. 有同学朗诵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并且分享了自己的朗诵心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艾青
  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②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③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
  ④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
  ⑤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A. 朗诵开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时,“寒冷”一词可加重语气,“呀”字尾音适当拖长,传递出对祖国被苦难笼罩的沉重痛感。
  B. 朗诵“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一句,“太悲哀”需重读,同时语气要哀怨,通过重音和语调变化,还原风如老妇般愁苦絮叨的形象。
  C. 朗诵“你要到哪儿去呢?”时,语调应轻快上扬,逐渐升高,用好奇的语气表现对农夫行程的关切,体现诗人对民众苦难的急切追问。
  D. 朗诵结尾“雪落在中国 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时,可比开篇多一份沉重的共鸣感,语气稍强,强化对民族苦难的深切共情。
  (三)学习创作
  下框中的内容是一位同学听诗歌创作讲座时所作的笔记。课后,这位同学将笔记整理成文,请协助他完成小题。
  怎样写诗呢?首先,在抒情方式上可以直抒胸臆,其次,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但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做到言简义丰;另外,还要注意节奏,尽可能让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写作①_________要分行写出,具有诗的模样,②_________要融入联想和想象,具有诗的味道。
  5. 有同学认为根据笔记整理的文字中,画线处的标点符号和文字表述都存在问题,你认为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但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做到言简义丰,
  B. 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其次,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做到言简义丰;
  C. 其次,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但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做到言简义丰;
  D. 其次,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再者,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做到言简义丰。
  6. 该同学不确定文中①②处该使用什么关联词,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即使②也 B. ①既②又
  C. ①如果②就 D. ①与其②不如
  7. 同学们想共同创作一首现代诗来表达对初三生活的感受和期待。请补充下面的诗歌,说出你的心声。
  初三的阳光
  照在脸上,脸上有拼搏的汗水
  照在__________,__________
  照在枝头,枝头有希望的萌芽。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字形及读音。
  A.“上溯”在文中是从当前时间往以前时间推,是时间上的逆时上行,并非顺时下行,该选项错误;
  B.“留恋”书写正确,在文中表达诗人对山水自然的不舍之情,就是愿意留下、不愿意离开的意思,“应该写作‘流恋’”说法错误;
  D.“宁肯”的“宁”读“nìng”,“宁静”的“宁”读“níng”,读音不同,该选项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8.默写。
  8. 江月山风寄幽情,文心诗魄咏千秋。临镇江,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轻吟“潮平两岸阔,①____________________”,江阔舟轻;探幽潭,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默观“潭中鱼可百许头,②____________________”,澈净心神;倚黄鹤,崔颢在《黄鹤楼》长嗟“③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如雾;步中庭,苏轼以“积水空明”喻月光清澈,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