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卓越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11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770字。
山西省卓越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11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教育是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高质量推进科学教育工作,是社会各界的核心议题之一。
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虽是两个不同概念,但有若干相通之处,而“教育”二字赋予了科学教育远超知识传递的职能。当今的科学教育正逐步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范畴,转向对学生核心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培育。一方面,教育过程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教育过程同样重视人文关怀和改善社会文化环境的功能:通过科学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身,能够运用科学思维理性分析应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做出更有利于自身和社会的决策,在提升个人生活质量、丰富精神需求的同时,推动社会文化向更健康、更理性的方向演进。
相较科学普及,科学教育更加聚焦科学素养的目标,侧重对科学精神的培育。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让科学教育更有趣味、更易接受?
精彩的科学故事,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且有效的路径之一,这是因为人类的教育雏形,实则深植于动物界的本能传承,当人类祖先在进化中创造出复杂的语言系统之后,以故事为核心的高效的知识传承方式,直接推动了人类教育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无论是经典的科幻电影、科普电视作品,还是科普书籍,都离不开好的故事。《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巨大成功,点燃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其中不少人因此投身科学事业。例如著名的华裔生物学家张锋,12岁的时候,在一堂分子生物学课上观看了《侏罗纪公园》,激发了他对恐龙及生物工程超乎寻常的兴趣。已故的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更是一名“会讲故事”的创作者,收获了“既是世界级科学大师,又是伟大作家”的赞誉。
目前,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但广义上的科学教育边界更为广阔——它不仅面向各年龄段学生,更将成年群体纳入其中,致力于实现全人群的科学素养提升。针对多元人群的分阶段培育,科学教育的目标与特点有所不同,但有一项核心共性目标从未改变,那就是怎样最大限度留存人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其转化为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持久原动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富有感染力的传播载体,而优质的科学故事打破了年龄与认知层次的界限,是极具普适性的选择。
(摘编自周忠和、栗静舒《科学家:要会讲故事》)
材料二:
加强科学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议题,而是回应“钱学森之问”①、关乎国家竞争力与民族创新能力的战略任务,更是为关键科技领域摆脱“跟跑”困境的重要举措。
科学教育为科学研究输送人才,科学研究为科学教育提供真实场景和丰富资源。相比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科研机构通过提供真实的科研场景和实验设施,让学生体验从假设提出到验证结论的完整过程,能够大大缩短课堂与前沿知识的距离,解决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引导学生实现“学会知识—会学知识—会用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递进跃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
早在20世纪末,中国科学院就相继批准成立了“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和“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近千位科学家奖掖后学、甘当人梯,用自身学识与热忱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将前沿科学知识与科研思维融入科普和科学教育活动,更是深度培养有志于科学事业且已显露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普及具有知识传递的职能,科学教育则不然,它专注于引导学生丰富个人精神需求、改善社会文化环境。
B.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与成年群体的科学教育特点不同,但目标完全一致,而前者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
C.老科学家通过科普演讲向青少年传递前沿科学知识与科研思维,这有助于培养有志于科学事业的青少年。
D.目前,我国科学教育新生态尚未形成,其关键就在于科学教育任课教师没有得到科研人员的手把手指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教育注重培育科学精神,力求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转化为其终身学习的原动力。
B.材料一通过自问自答,引导读者思考使科学教育更有趣的方式,可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C.加强科学教育势在必行,这关乎国家竞争力、民族创新能力,也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D.材料二末段引用诗句,意在强调科研机构的重要性,表明科研机构才是创新力量的源泉。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宇宙》一书中,以“宇宙年”的叙事框架将138亿年宇宙演化浓缩为一年,读者能在故事化阅读中理解天体物理学原理。
B.广州黄埔区搭建了“家一园”协同的“科学+”特色课程,通过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科学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C.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在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作了题为《宇宙的远方》的科普报告,向学生讲解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暗物质探测进展等前沿科学知识。
D.中国空间站开展的“天宫课堂”系列科普直播活动吸引超3000万青少年观看,航天员通过一系列太空实验演示物理原理,弹幕互动量突破100万条。
4.两则材料都提到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的假设、验证环节,但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应如何推进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工作。(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冒姓字小子求名念亲戚老夫卧病①
吴敬梓
话说牛浦郎在甘露庵里读书,老和尚问他姓名,他上前作了一个揖,说道:“老师父,我姓牛,小名叫做浦郎。不幸父母都去世了,只有个家祖,年纪七十多岁,开个小香蜡店,胡乱度日。我打从学堂门口过,听见念书的声音好听,因在店里偷了钱,买这本诗来念。”
老和尚问道:“你看这诗,讲的来么?”浦郎道:“讲不来的也多,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