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190字。
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自适应练习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说明:
1.本卷共21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默写
(1)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4)美好的初中时光已进入倒计时,在同学录上,你郑重写下杜甫《望岳》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临别赠言,鼓励自己和同学们勇攀高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答案】 ①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③. 濯清涟而不妖 ④. 会当凌绝顶 ⑤. 一览众山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寓、笼、濯、涟、凌、览”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23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季文子论妾马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②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③!上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自是,仲孙它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④。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国语•鲁语》)
【注释】①宣、成:鲁宣公、鲁成公。②华国:使国家有光彩。③无乃……乎:以揣度、商讨语气表示反诘,可译为“恐怕……吧”。④马饩不过稂莠:马料不过是狼尾草和狗尾草。
2. “谥号”指古代帝王、大臣、贵族等有地位的人死后,后人据其生平评定的称号,带褒贬意义。【乙】文中的季文子谥号为“文”;【甲】文作者______(人名)谥号为“______”。
3. 为【乙】文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季文子相宣、成 相:( )
A 仔细看 B. 辅助 C. 容貌 D. 互相
(2)人其以子为爱 爱:( )
A.喜爱 B.爱护 C.怜惜 D.吝啬
4.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5. 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对文言虚词的探究活动。
(1)以下对【甲】文“或异二者之为”的“或”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或”字体现出作者对“古仁人之心”是否与“二者之为”有所不同的怀疑。
B.“或”字的意思是或许,这个字反映出作者思索探求“古仁人之心”的过程。
C.“或”字表示委婉的语气,与斩钉截铁地告知相比,“或”体现了作者的谦逊。
D.“或”字有循循善诱之感,作者用委婉的语气勉励滕子京应追求古仁人之志。
(2)【乙】文“人其以子为爱”的“其”是句中语气词,表示______的语气。( )
A.揣测 B.反问 C.期望 D.命令
(3)参考注释③,分析【乙】文“无乃非相人者乎”不能改为“非相人者”的原因。
6. 【乙】文中的季文子是否属于【甲】文中提到的“古仁人”?请简述理由。
二、现代文(34分)
(一)(19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老手表记
肖复兴
①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位女同学和我住在同一条老街上,几乎门对门,挨得很近。她常来家里找我,一起复习功课,一起读诗,一起聊天,一起度过青春期最美好的日子。
②高二暑假过后,她来我家,我忽然发现她的腕子上戴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