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1170字。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练习2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年级组织编写“诗文心语”学习手册。同学们收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协助整理。
1. 请在手册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标题:“诗文心语”学习手册。
资料一
聚焦意象,感受诗歌魅力
现代诗凭借其自由的形式与鲜明的意象,叩开我们的心扉(fēi),让我们感受诗歌的魅力。
《沁园春•雪》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áo)”,让我们感受到北方雪景的明丽与娇艳;《周总理,你在哪里》通过大地、森林等意象的拟人化应答,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总理深沉的敬意;《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等一系列轻盈、温暖的意象,使我们能够与作者共享那“四月天”的娉(pīng)婷;《乡愁》中,“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甲】将浓浓的情思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让我们获得深深的共鸣。
这些经典意象,宛如沟通诗人与读者心灵的密码,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学会用更诗意的眼光欣赏世界。与诗为伴,每一天都令人心旷神怡【乙】与诗为伴,每一天皆能明媚鲜妍(yàn)。
2. 你审核资料中标注的字音。下列加点字读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心扉 B. 妖娆 C. 娉婷 D. 鲜妍
3. 你在文段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甲】,”【乙】;
资料二
沉浸书香,______
深入感受诗歌的美,需要我们主动沉浸与探寻。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打开文学宝库、获取心灵财富的钥匙。首先是“沉潜往复”,即静心品读,反复揣摩。读《诗经》,如朱熹所言“虚心涵泳”,方能体会“蒹葭苍苍”的意境悠远。其次是“知人论世”。读杜甫的诗,了解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悯情怀。最后是“联结生活”,将诗文中的哲理与情感投射于自身经历。读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若能将其与自己面对挫折后的感悟相结合,便能真正获得一份豁达与宁静。掌握这些阅读方法,我们才能更高效地在诗文的海洋中采撷明珠,让阅读真正成为照亮心灵、陪伴成长的永恒之光。
4. 你根据文段内容,在资料二的横线处,补充的小标题是:______
5. 你想知道文段中“采撷明珠”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采撷”的解释为“采摘、拾取”。根据词典解释,“采撷明珠”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资料三
品读诗文,涵养家国情怀
古典诗文是民族情感的熔炉,品读经典能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贤对话,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我们追随范仲淹的脚步登临岳阳楼,深切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含的政治抱负;我们徜徉于月色之下,感受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展现的豁达情怀。我们的心灵在一次次震撼中得以涤荡和升华,我们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是去关注社会的脉搏、民族的命运。阅读古典诗文,我们在感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也在持续改善着自身的品格与志向。
6. 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后记
当文字的墨香悄然浸润心田,我们方知阅读是一场最美的相遇。它以《沁园春•雪》的壮阔为火把,点燃我们的豪情;______;它以《水调歌头》的豁达为灯塔,照亮我们的人生。愿同学们始终保持这份热爱,继续在诗文的浩瀚海洋中尽情游弋。
7. 根据语境,你在文段中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分句。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①用正楷字体书写,工整美观;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注意“诗、册”等易错字词的书写。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D.鲜妍(xiānyán):指鲜艳美艳的样子,常用于描述鲜明的色彩;“妍”读作“yán”而非“yàn”。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默写(共6分)
8. 默写填空
①水何澹澹,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选出连续的两句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