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7270字。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问题一:《诗经》里面有四始六义的说法,它对唐诗有什么影响?
四始实际上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诗大序》里边,也就是《关雎》后面那一个序。它认为风、小雅、大雅、颂是四始,是“诗之至也”,代表诗的最高水平。但是《史记??孔子世家》里面提到,《关雎》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孔子在整理《诗经》的时候选择的每一部分的第一篇都是正风正雅,是水平最高的,为后代树立了典范,称为四始。
《诗经》有六义说,在《周礼》里边叫六诗。六诗的次序很有意思,是“风、赋、比、兴、雅、颂”。后代的人对这个很难解释,一般认为赋、比、兴是诗之三义,风、雅、颂是诗之三体。过去,风、赋、比、兴、雅、颂是有一个次序的。风、赋是一种诗体,也是一种表现手法。比、兴、雅、颂都是这样。可能后来在孔子整理六经或者其他的时候,六种诗体,或者说六种表现手法这样的一个痕迹没有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诗经》它是历史上存在的,同时它也是不断被阐释的。
它对唐诗的影响主要是风雅比兴。风雅比兴对后代的影响很大,比如说陈子昂在唐朝初年的时候,也讲“兴寄都绝”、风雅不兴的问题,主张要向《诗经》学习。作为一个诗人,要对社会的不平不公承担起责任。过去我们讲“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诗表现出来。这个比兴原则实际上就是讽谏的原则,通过诗来希望社会变得更好。
问题二:《诗经》里边有变风变雅,那怎么界定正风正雅与变风变雅呢?
《诗序》里边提到“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即正常情况下,正风正雅都是正面讲,是积极的内容。用我们今天的说法,变风变雅可能接近一些负面的东西。所以在《诗经》里边,国风一共是十五国风,按照郑玄《诗谱》的说法,十五国风里边只有《周南》《召南》这两部分是正风,其他十三国风都是变风,也就是说这十三国风都是批评性的内容。比如《魏风》里有一篇《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形成重章叠句,反映了劳动者对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形象地把剥削者比作又肥又大的老鼠,表现他们贪婪成性、油滑狡诈,从不考虑别人的死活,以致劳动者无法在此继续生活下去,而要去寻找他们理想中的乐土。《硕鼠》比喻精当贴切,寓意较为直白,表达上一唱三叹。《魏风??硕鼠》是一首古今公认的控诉剥削者的诗歌,但在控诉的具体对象上有分歧。《毛诗序》曰:“《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序辨说》:“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词,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
十三国风都是变风,那么变雅呢?在小雅里边,从《鹿鸣》到《菁菁者莪》之间一共十六篇是正小雅。《六月》到《何草不黄》一共五十八篇是变小雅。大雅里边《文王》至《卷阿》十八篇是正大雅,《民劳》至《召旻》十三篇是变大雅。所以大雅里面的变雅少,国风和小雅里面绝大部分是变风变雅。孔子特别重视变风变雅的问题,他认为,通过变风变雅能认识到社会的不足,通过批评社会、警示执政者起到帮助他们树立典范的作用。所以中国后来的文学家、诗人,都是以批评社会为主的。这一点用西方的词叫现实主义传统,用《诗经》的话就叫作风雅传统。
问题三:《墨子》里边提到“诵诗三百”,孔子则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摘编自方铭《<诗经>之问》)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大序》以风、小雅、大雅、颂为四始,《史记??孔子世家》以风、小雅、大雅、颂各自首篇为四始,二者对四始的界定不同,两个四始无共同之处。
B. 《诗经??魏风??硕鼠》反映了劳动者对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的痛恨,但《毛诗序》与朱熹《诗序辨说》对《硕鼠》控诉的具体对象有分歧。
C. 孔子特别重视变风变雅的问题,认为通过变风变雅能认识到社会的不足,这种以批评社会为主的风雅传统与西方现实主义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D. 原文引用《世说新语》“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批评这个名士读诗只是阅读而已,没有通过读诗来了解历史、知道过去。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问答 形式,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逻辑严密,阐述了唐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源于《诗经》。
B. 问答一中“六诗的次序很有意思”的“意思”,与今天人们所说的“要理解文章的意思”的“意思”含义不同。
C. 问答三引用孔子的言论,还结合朱熹的解释以及现实,具体阐述了《诗经》“兴”“观”“群”“怨”的功用。
D. 文中多处使用“我们”来表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论述更具有亲近感和亲和力,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3. 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诗经》中的“四始六义”影响深远。“四始”有两种说法:一是《诗大序》所认为的风、小雅、大雅、颂;二是《史记》所认为的《关雎》《鹿鸣》《文王》《清庙》,它们都是________成为后世典范。“六义”在《周礼》中称“六诗”,排序为“风、赋、比、兴、雅、颂”,古人认为其兼具________。后虽痕迹渐失,但其精神被唐诗继承。陈子昂在唐朝初年谈论“兴寄都绝”“风雅不兴”的问题,主张向《诗经》学习。诗人应借“比兴”来承担________,推动社会变革。
4. 根据上下文,问题三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
5.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自《诗经》的《氓》是“正风”还是“变风”?请结合原文和《氓》简要分析。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无名高地有了名
老舍
贺营长在万忙中去看了看“孤胆大娘”。他十分关切她的安全。他知道,打响以后,敌人必定加劲地乱开炮,乱轰炸;她的小洞子可能遭受轰击。他也知道她是“孤胆大娘”,他们进攻,她也许立在那株老松下观战;他晓得她乃至朝鲜一般妇女的胆量!他须去看看她,在不泄露军事消息的原则下,劝告她多加小心,不可大意。同时,他也愿看看她缺不缺粮和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