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2026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5 11:10: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810字。

  2026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
  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阅读(72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5 题。
  问一:在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后的 88 年,电影《南京照相馆》的上映再次带领观众重温这段不容
  抹杀的历史。拍摄这部电影的念头是如何萌生的?
  申奥:《南京照相馆》的创作缘起是我对这个题材太有感触。我的姥爷参加过新四军,我从小就听
  姥爷讲述关于正义与和平的故事。大概 12 岁的时候,我看了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第一部国产电影《屠城血证》,在心底埋下种子。
  问二:《南京照相馆》从一个小切口着手,呈现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你们是如何找到
  这个叙述角度的?
  申奥:每次创作我都非常依赖文献、纪录片、回忆录、采访等等资料。《南京照相馆》以南京大屠
  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为载体,我们搜集了正式出版物、纪录片等大量资料。2024 年 6 月,我和几位主创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调研。尽管此前我们已经了解不少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但真实历史的惨痛令人发指,一次次让我们震惊。我们还参考了华东照相馆、秦淮照相馆这两个原型故事。当时南京有一条街道叫贡院街,秦淮照相馆就在这条街的正当中。那时候,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家族永远可以流传下去的历史,照相馆可以串联起很多人群。我个人对胶片也有一份情结所在,相机在我心中有如图腾一般的存在。
  问三:全片以七个生活在南京的普通百姓的视角展开,他们最初只为活下去,但面对亲手洗出的
  罪证,面对日军耀武扬威的暴行、同胞的惨痛遭遇、民族存亡的紧迫,这群小人物做出了每个中国人都会做的选择。为什么要刻画这几个人物?
  申奥:我们把主角设定为邮差,从邮差开始讲,对当代人会更有代入感。老金一家,代表在这场战
  争中受到迫害的千千万万个家庭。反面人物王广海,代表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投机分子。我们在搜集老照片的时候发现,当时除了抗日标语和海报,出现最多的就是“抓汉奸,杀汉奸”的标语横幅。军警则代表典型的抗战军人。看了那么多历史资料之后,我们发现,在那一辈人身上有一种非常可敬的、崇高的,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就是信念。而大量有信念的普通人并没有在历史课本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南京照相馆》讲述了他们的抗争。
  问四:自 1987 年《屠城血证》上映以来,至今有超过 10 部相关题材的电影问世。这段历史值得一
  讲再讲,今天再拍,如何具有当下性,给观众带来新的思考和认知?
  申奥:的确,最主要的是与当下的连接。剧本策划看完剧本后,向我提出了一个概念:侵华日军在
  中国发起的不仅是一场热战,更是一场舆论战、文化战。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一张照片就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信号。电影要传递的是,第一要筛选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第二要分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我们在影片中把“朋友”两个字提到很高的维度,并且反复提及。其中一句重要的台词就是, “我们不是朋友”。侵华日军妄图震慑你、战胜你,最终是要奴役你,电影借“朋友”两个字揭露其伪善与欺骗的本质。
  问五:你们怎么去处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申奥:要平衡二者的关系。我们要体现那一代人的精神和信念。作为电影,一定有戏剧的部分,在
  艺术上需要个体情绪的爆发和观众在观影情绪上的高潮。要扣人心弦,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导演申奥幼时听姥爷讲述的故事以及观看电影《屠城血证》的经历。
  B.导演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在影片中以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为载体, 力求真实还原历史。
  C.影片中所设定的人物如邮差、老金一家、王广海等,旨在代表不同阶层和立场,增强故事的代入感和历史真实性。
  D.申奥认为,电影是传播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艺术媒介,因此电影创作可以适当虚构,以增强艺术效果。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导演选择“照相馆”作为影片的叙事载体,不仅因其能串联起各色人物,更源于他个人对胶片仪式感的情结。
  B.影片对“朋友”这一关键词的强调,是一种话语分析式的叙事策略,其首要目的是颠覆侵略者的话语体系,次要目的是增强戏剧冲突。
  C.申奥认为电影作为“活”的史书,其唯一的使命是绝对还原历史细节,任何戏剧化的艺术加工都可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
  D.申奥希望影片不仅能致敬当年安全区委员会成员,更能进一步对南京大屠杀进行反思,呼吁人类共同守护反法西斯和平成果。
  3.问六中,导演申奥说:“好的创作,把虚构的东西拍得像真的一样,不够好的创作,真实也会被拍得像虚构的。”请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 分)
  4.根据上下文,问七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4 分)
  5.《南京照相馆》和《包身工》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手法在两部作品中的运用。(5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语境分析此处的问题,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理由。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熟悉题干涉
  (二)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裁云记
  陈春成
  我在修剪站工作五年了。云彩管理局下属有很多个修剪站,遍布在城市的四方。这是个历史悠久的机构,负责管理城市上空所有过境浮云。《城市云彩管理条例》规定:“所有云都应依法修剪成规定尺寸的椭圆形,边缘为均匀的波浪形花边,否则即属于违法云,我局将依法对其进行消灭。”从那时起,所有的云都成了卡通画里的样子,胖乎乎的,看起来很温顺。语文课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