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7680字。
高二年级10月 月考调研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巍:您在《新诗的创作与鉴赏》中讨论了“诗的定义”,当年影响很大,后来有学者对该定义中“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的相关表述提出异议,认为诗往往是回避“直白”的,“诗出侧面”是诗的基本美学特征。
吕进:这是一个误解,这里谈的“直写”不是“直白”,而是在谈诗的审美视点。从审美视点来说,散文的视点是外视点,是偏于绘画的视点。外视点文学具有人物化、情节化的倾向作家把他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在作品里还原为外部世界。因此,小说、戏剧、散文所讲的故事不是实有之人,却是应有之人;不是实有之事,却是应有之事。《红楼梦》的贾宝玉、林黛玉虽然只是作家的虚构人物,却使读者相信他和她的真实存在,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满纸荒唐言”中去体会“一把辛酸泪”。散文家往往采用不在场的叙事策略,回避直说,他对外部世界的审美判断淹没在他所创造的审美世界中,淹没得越深越好。相反,诗是内视点文学,是偏于音乐的视点。诗总是尽量去掉客观性,尽量增加主观性:诗总是尽量去掉可述性,尽量增加可感性。诗是艺术,艺术来自生活又必定高出原生态的生活。常人是写不出诗的。只要真正进入写诗状态,那么,在写诗的那个时刻,常人一定就变成了一个诗人-----------在那个状态下,他洗掉了自己作为常人的俗气与牵挂,从个人化路径升华到诗的世界。
魏巍:您在《论“诗家语”》中提出了“诗家语是清洗过的语言”这一概念,诗家语”作为您诗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其内涵显然超越了传统对“诗歌语言”的认知。能否从理论层面阐释“诗家语”的本质,及其在诗歌本体论中的意义?
吕进:“诗家语”并非与日常语言完全割裂,而是“日常语言的非日常化”。“诗家语”并非某种特殊的语言材料,而是诗歌独有的言说方式。其本质在于对日常语言的“非一般化”改造-------它从散文语言中“借”来词汇,通过诗的逻辑重构,使普通词汇突破交际功能,升华为承载情感与体验的灵感语言。例如臧克家的《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看似简单的动词“洗澡”“流汗”“埋葬”,经过时间维度的清洗,从具象的农民劳作场景,升华为对世代命运的高度凝练。这种清洗,既剔除冗余,又保留内核,使语言从“交际工具”变为“灵感载体”。这种重构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对语言形式的凝练与变形,二是对语言功能的转向--从“表意”转向“表情”,从“可述性”转向“可感性”。
从本体论来看,诗歌的独特性源于其媒介的双重性:语言既是形式,也是内容。诗家语正是这一双重性的集中体现。它既受限于语言的物理属性(如声音、节奏),又必须超越语言的工具性,成为体验世界的直接映射。例如,禅宗强调“不立文字”,但诗歌却必须“一言破无言”。这种矛盾迫使诗人通过语言的重组,在“可说”与“不可说”之间开辟路径。因此“诗家语”不仅是诗歌的形式载体,更是诗歌存在的本体依据。
魏巍:
吕进:
魏巍:“音乐性”与“弹性”被您视为“诗家语”的审美支柱,这两者如何在理论层面共同塑造诗歌的独特价值?其中弹性技巧又是如何增强诗歌表现力的呢?
吕进:音乐性与弹性是诗家语的一体两面,分别对应其形式与内容的诗学特质。音乐性不仅是外在的韵律,更是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奏。它通过声音的重复、停顿、强弱,将语言转化为“可听的思想”。例如,古典诗歌的平仄规律与现代诗歌的自由节奏,本质上都是情感波动的外化。音乐性使诗家语脱离日常语言的实用功能,进入审美领域,成为“灵魂的震颤”。弹性则是诗家语的意义增殖机制。它通过词类活用、意象叠加、语法反常等手段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进在作品中讨论了“诗的定义”,在当年影响很大,后来有学者对此定义提出异议,这体现出他们的争强好胜。
B.散文是偏于绘画的外视点文学,诗歌是偏于音乐的内视点文学;散文家单纯描绘外部世界,缺乏对外部/他人内心世界的挖掘。
C.省略号处魏巍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诗歌”清洗“是如何区别于其他文类的语言处理方式的”这样提问能够紧承第二个问题。
D.吕进以乌青和张枣的诗歌为例来说明以日常语替代诗家语不可取,这也回应了魏巍指出的当代年轻诗人“过度口语化”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写”与“直白”看上去只有一字之差,实则两者内涵不同。在开展学术研究时,如果不咬文嚼字,就可能会出现误解。
B.魏巍作为提问者,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吕进的学术著作及观点,并举出对方的观点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C.吕进关心当代新诗的发展,在回答的过程中,对一些概念进行了精准的阐释,还关注到了当代诗坛的一些弊病。
D.吕进关于当代诗歌创作“口水诗”泛滥的问题的回答主要体现了在分析问题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学习新诗时,一定要明确诗与小说、散文的不同在于诗更具。“诗家语”是诗歌独有的言说方式。如蜡烛本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闻一多的《红烛》却借它来做理想人格的化身,突破了。同时,《红烛》运用了反复等修辞手法,注重押韵、格律,将语言转化为“可听的思想”,这体现了“诗家语”的。
4.吕进认为,“弹性”赋予了语言多义性与开放性。请从《沁园春•长沙》中找出两处体现“弹性”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5.吕进认为“当代诗歌危机的本质是”诗家语’的危机”,请结合全文谈谈如何才能化解这一危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
刘慈欣
夕阳已沉到了海平线下,太平洋异常地平静,冯帆从未见过平静的海面,这让他想起了那些喜马拉雅山上的湖泊,清澈得发黑,像地球的眸子。
“冯帆,你说你一个登山队员,怎么跑到海洋考察船上来了?”船长的声音突然打破了海的宁静。
沉默了好一会儿,冯帆转头看看船长,说:“以前我不叫冯帆,我叫冯华北。”
船长迟疑片刻,说:“果然是你,一直觉得你面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