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四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3 11:38: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7870字。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正在跨入5G时代。5G不是一项“弯道超车”的技术,而是一项“换道行驶”的技术,或将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决定性“拐点”,也为全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创造了更多可能。
  首先,5G具有“两高”特性,即高速率和高容量。5G理论上比4G快100倍,目前的建设可达到40倍,高清电影花费1秒左右就可以完成下载。基于这种特性,媒介中的视频内容会呈现现象级崛起,越来越成为主流表达方式。高容量则意味着在一定区域内可以接入的传感器、信号源数量非常丰富,从而强化媒介的关联作用。
  此外,5G还具有“两低”特性,即低时延和低能耗。低时延能带来场景的同步分享,促使无人设备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操控。低能耗则可以使传感器降低维持成本,实现全时在线、永远在线。传感器的使用将不再受限,每个和人类活动相关的场景都可能通过传感器记录数据、描述数据。这些数据如果能被记录,那么在未来产业和社会发展中,就会成为具有重大价值、能发挥重要功能的动力资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量。
  (摘编自喻国明《5G技术为全媒体创造更多可能》)
  材料二:
  5G时代已经来临或正在到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跃升到全球引领阶段,对中国网络文化抓住中国技术领先契机、“引领全球文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5G时期,当然是智能终端应用极为广泛、智能思维极尽挥洒、创意创新遍地鎏金的好时机。这一阶段,看似“冰火两重天”的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界被彻底打通贯穿,虚拟现实演示渗溶到更多领域。当你戴上VR头盔后,便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与他人进行无限互动包括游戏甚至击掌。随着5G技术的全面沿用,极速网络传输极速网络体验得以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互协作迎来新的时代,各种从来未曾出现过的文化产品次第登场。通过密布的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5G是一项“换道行驶”的技术,借助5G技术,人类将进入全媒体时代,可能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决定性“拐点”。
  B. 5G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渗透提供了广泛的空间,由此可能产生的文化趋同的情况或将使我们始料未及。
  C. 5G时代,每一款新手机出现的时候,都会带来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快节奏变化,这可能让人很难适应。
  D. 对5G生活方式的选择,是由价值观和生活观引领的,因为5G技术已然成为调适网络社会心理的内在力量。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G时代,视频会成为媒介中主流表达方式,视频信号源数量丰富,有助于媒介的关联作用得到强化。
  B. 5G时代的传感器有可能把人类活动场景相关数据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将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变量。
  C. 5G时代虚拟与现实世界将不再完全隔绝,在更多领域都会通过VR头盔来渗透虚拟现实演示。
  D. 智能化“文化定制”,有可能使5G时代的“网红”由人工智能来主导“定制”而千篇一律。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 一项是(   )
  A. “5G网络及其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新潮生活方式的流行,至少也得经历若干年时间。”
  B. “在5G网络中,人们每天的生活行动,都会不断地遇见来自其他时间和地点的人物或思想。”
  C. “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往往成为描述不同阶层的群体有别于其他群体的重要标志。”
  D. “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载体,5G无疑具有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的社会功能及意义。”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怎样理解由5G的酝酿过程所带来的时间感和时代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借助5G技术,人类将进入全媒体时代”错误。选项过于绝对,原文说“创造了更多可能”。
  C.“每一款新手机出现的时候”错误。选项偷换概念,不是“每一款新手机出现”而是“5G及其新一代手机”。
  D.“5G技术已然成为调适网络社会心理的内在力量”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成为调适网络社会心理的内在力量”的不是“5G技术”,而是“价值观和生活观”,“已然成为”也不准确。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灯笼
  吴伯箫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恶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