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8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28 7:47: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260字。

  2025~2026学年度上期高2027届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此为起点,书中相继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等观点。
  ②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会发现,《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
  ③《论语》中认为不怨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临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孔子真正受到无限的敬仰和尊崇是从汉代开始,而在其所处的春秋时期,孔子也会遭遇负面评价。如《论语•子罕》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该评价颇有讽刺意味,博学与一无所成的鲜明对比,几乎要让人对孔子的博学都有所质疑,而孔子面对质疑真正做到了“不愠”。
  ④同时,孔子并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如《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孔子当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乡里,但他入太庙助祭时却凡事都要问清楚,因而便有人质疑他不知礼。对此,孔子并未急于辩解自己是否知礼,而是从礼的内涵出发来回应对方:凡事都问仔细才真正符合礼的要求。这样,对方的质疑便不攻自破。
  ⑤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的“内自省”的归因方式。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将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内部归因着重从个体自身寻找行为或结果成败的原因。
  ⑥当面对认同危机时,孔子所采取的是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论语•宪问》中写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卫灵公》中也有相似的阐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⑦作为一本语言上高度精练的经典语录,《论语》却不断重复了这两句意思颇为相近的话,从这种一再重申中可以想见孔子对自我审视的注重。
  ⑧在个体的精神和实践活动中,孔子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自我实现往往表现为积极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儒家所主张的经世致用的入世哲学,具有鲜明的自我实现色彩。《论语•卫灵公》中写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对于他人的不了解,孔子可以坦然面对,但对于终其一生无法达成自我实现却感到深深的遗憾。
  ⑨孔子反对懒惰懈怠,主张积极的自我实现。《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对于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不学习的行为,向来温和敦厚的夫子竟忍不住严厉斥责。
  ⑩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读,孔子上述观点所要表达的正是,不应当仅满足于饱食、安睡这样的生理需求,一个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孔子也主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达成自我实现。
  (摘编自芦春艳《<论语>自我认同的建构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材料二:
  ①吉登斯认为,自我认同关涉身份认同、社会认同、价值认同等等。他给自我认同作出了概念界定:“自我认同”是指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个体依据其个人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
  ②我们知道,“认同”既具有“自我归类”的属性,即指某人与他人具有一致的品质或者状况,又具有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不同的个性化的社会特质。这就是说,认同同时具有“求同”与“存异”两个方面,二者共存于人类认知活动的同一过程。
  ③在某些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而在当代社会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在面临认同危机时,能展现出君子之风,注重自我审视,这体现了他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
  B. 孔子入太庙助祭时凡事都要问清楚,引起了别人的质疑,而孔子认为自己这样做才真正符合礼。
  C. 自我认同包含“求同”和“存异”,是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依据个人经历的、反思性理解的自我。
  D. 当代社会里,从街道到城市到国家再到整个世界的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两者显示出完全的重合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从需求理论上看,孔子认为君子不该仅满足于基础的生理需求,而应该有更高层次精神方面的追求。
  B. 材料一的第③段和第⑧段都提到了孔子面对他人评价时所展现的坦然态度,但以此论证的观点不同。
  C. 有些人在“夸夸群”主动求夸,这种行为反映出他们试图通过他者的积极回应来求得社会认同。
  D. 当下,传统的认同格局被打破,人们更容易与外界交流,自我传统体系内的所谓文化认同被消解。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B.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C.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D.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
  4. 材料二第⑤⑥段在论证和语言两方面都体现出较强的逻辑性,请简要分析。
  5. 当下一些年轻人调侃自己是“45度青年”——躺不平,也卷不起。请结合材料,谈谈“45度青年”该如何构建自我认同。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分析孔子的《论语》观念和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探讨了自我认同的内涵及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材料一详细阐述了孔子以内部归因和自我审视来面对认同危机,引导读者关注自我实现和高层次精神追求。材料二则从现代性的角度分析自我认同涉及的身份、社会及价值认同,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两者结合呈现出传统哲学与现代社会思潮相结合的观点,启发如何在当代环境中实现自我认同。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当代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两者显示出极高的重合度”错误。由原文“在某些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而在当代社会里,个人定位非常宽泛和丰富多样,包括家庭、工作场所、邻里、城市、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系统,都展现出系统整合的特征”可知,是在“某些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而不是“当代社会”,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列夫•托尔斯泰
  曙光刚刚染红萨崩山上的天空,暗蓝的海面已揭开黑色的夜幕,只等第一道阳光射到,就将闪出欢乐的光芒。
  船在伯爵码头靠了岸,码头上来往着灰制服的陆军、黑制服的海军和穿着杂色衣衫的妇女……在那位戴着洁白手套的过路军官的脸上,在那个坐在防寨上抽烟的水兵的脸上,在那些少女们的脸上,你都可以看到同样的神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