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5800字。
语文七年级卷一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古诗文中有很多经典名句,或描绘自然之美,或抒发内心感慨,或阐述生活哲理。
(1)曹操在《观沧海》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大海的水波荡漾与山岛的耸立突兀,展现出大海的辽阔与威严;王湾《次北固山下》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江上的实景之变,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2)《咏雪》里谢朗和谢道韫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喻雪,展现出其文学才华。
(3)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通过将多种景物组合,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答案】 ①. 水何澹澹 ②. 山岛竦峙 ③. 海日生残夜 ④. 江春入旧年 ⑤. 撒盐空中差可拟 ⑥.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⑦.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⑧.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⑨. 枯藤老树昏鸦 ⑩. 小桥流水人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澹澹”“竦峙”“残”“絮”“藤”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①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cháo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②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③“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④“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⑤“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⑥“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节选自《朝花夕拾??范爱农》)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áo( )笑 布马褂( ) 轻蔑(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喝酒”中的“喝”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 破布鞋 B. 进城 C. 小学生 D. 旧事
(3)请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
(4)从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范爱农的一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原著中他在日本时的经历,分析他这些性格特点是如何在时代环境和个人遭遇中形成的。
【答案】(1) ①. 嘲 ②. guà ③. miè (2)B
(3)我们到横滨,来接的就是子英和你。
(4)①清醒孤傲:东京同乡会讨论徐锡麟遇害时,众人空喊口号、主张发无意义电报,唯范爱农清醒直言反对,戳破群体虚伪。他的清醒与群体盲从对立,遭同乡反感、鲁迅初时误解,长期孤立让他形成“看人似渺视”的孤傲气质。
②内心愤懑却不善宣泄:横滨接船时,因同乡迂腐行为被鲁迅摇头,他觉受轻视却未争执;怀救国理想赴日,却见同乡对革命虚伪,理想受挫生愤,仍仅以冷淡、隐晦态度表达。长期压抑使这一特点固化,回国后靠喝酒谈疯话排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嘲笑(cháo xiào):用话语取笑他人。
布马褂(bù mǎ guà):用布料制作的马褂。
轻蔑(qīng miè):轻视;不放在眼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