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 共23题,约12750字。 -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1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故事、中国经验:海外传播的核心吸引力所在
 随着国内网文IP生态链的日益成熟,中国网文正在走向IP生态出海的新阶段。在日本,《全职高手》实体书由日本三大出版社之一的Libre出版。为了让更多读者能理解文章的网络竞技词汇,当地网站还专门制作了“用语解说”栏目。同名改编漫画于2021年在日本Piccoma平台上线,长居人气榜TOP3。从出版授权到翻译上线再到动漫出海,《全职文出海模式的升级迭代。
 近两年,《赘婿》《斗罗大陆》《锦心似玉》《风起陇西》《卿卿日常》《天才基本法》等网文IP剧集,先后登录YouTube、viki等欧美主流视频网站,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电视剧《赘婿》影视翻拍权出售至韩国流媒体平台,IP影视作品不仅停留于海外播放,还成为了海外剧集的内容源头,侧面证明了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和文化渗透率正在逐步攀升。
 据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汤俏。
 记者: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仅几年时间,就已得到了无数海外读者的“追捧”,您认为网文受到世界读者喜爱有哪些原因?
 汤俏: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网络文学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跨越萌芽期、积累期,进入快速发展期,实现了从内容到模式、从区域到全球、从输出到联动的整体性转换。这一系列海外传播生态系统,为网络文学快速更新和稳定的内容输出提供了产业保障和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之所以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读者喜爱,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内容“好看”。中国网络文学不仅以其新奇陡转的情节和脑洞大开的设定吸引读者,成为他们缓解压力、打发时间的阅读休闲方式,更因为它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喜爱——融入了瓷器、刺绣、戏曲、绘画、饮食等东方文化元素,和尊师重道、兄友弟恭、热血奋斗等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国网络文学,自带“魅力光环”。
 通过阅读中国网络文学,海外读者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也能领略当下中国的时代风貌。正是基于这种融合了中国元素和本土偏好的共享文化资源,中国网络文学在跨文化语境中获得了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受海内外读者青睐。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所言,中国网络文学为什么能够出海,不仅仅是因为单纯讲“中国的故事”,而是讲“好故事”。
 记者:玄幻、仙侠这类网文和西方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否有相近之处,比如说叙事模式、精神内核等?
 汤俏:目前国际上较受欢迎的类型,正在从之前的较为集中走向多样化、细分化的趋势。以前海外读者会比较突出地表现在男性喜爱玄幻、奇幻题材,而女性比较喜欢都市言情题材;现在更多体现为一种差异化阅读,更多的小众细分题材如科幻、体育、游戏等也进入了海外受众的视野中。另一方面,受欢迎类型也是具有区域特色的,比如东南亚国家因为相近的文化背景会更青睐玄幻、仙侠、穿越、宫斗、侠义等题材的作品,而科幻、恐怖、推理、悬疑等类型则更受欧美国家欢迎。当然这种分类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变化的、交叉的、发展的。
 玄幻、仙侠这类小说和西方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当然有相近之处。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实际上已经吸纳融合了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西方文化元素,具备跨文化特质和审美价值追求的作品才能打通人类共通的情感。但其叙事模式和精神内核,仍然是以中国元素为主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这是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核心吸引力所在。
 记者:如果对标《冰与火之歌》《魔戒》这类奇幻作品,中国网文是否也有了类似的代表作?
 汤俏:关于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引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网络文学作为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创新载体,在文化出海方面表现出引领风尚的潜质,已具备进军西方主流文化市场的实力,成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力军。同时,中国网络文学也成为了世界流行文艺中重要的一环,不仅从中获得滋养,并且以其中国模式“反哺”全球流行文化。因此,是否出现可以对标《冰与火之歌》《魔戒》的作品,我认为是值得期待的。
 记者:网文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大众文化,您认为纯文学是否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汤俏:网络文学出海最初并没有商业资本或政府力量护航,虽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并不标签式地呈现中华传统文化要素,而是将其融入小说文本、有声读物、影视剧改编等文艺形式中,经由网络亚文化空间中的粉丝渠道在民间传播,潜移默化地融入海外读者的日常生活。中国网络文学以其融合东西方文化元素、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中国故事,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呈现了一份世界文学坐标中的中国经验。
 那么,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纯文学是不是可以借鉴这一点,在精英译介、评奖等传统途径之外,拓展民间交流途径,探索出一条精英与大众良性互动、共同作用的海外传播方式。
 记者:……
 汤俏:……
 (摘编自何晶《中国网络文学:让上亿海外读者和我们的故事同悲喜、共命运》)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网络文学能够迅速进入全球市场且读者众多,主要依赖于商业资本和政府力量的推动。
 B.《全职高手》在日本市场的成功,原因之一是其本土化策略,如增设“用语解说”栏目。
 C.玄幻、仙侠类网文在欧美国家更受欢迎,而科幻、悬疑类则更受东南亚读者青睐。
 D.中国网络文学的国际传播优势在于其叙事模式与西方奇幻作品高度相似,便于海外读者接受。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网络文学已从单纯的内容输出发展为多元输出,如影视播放权、翻拍权等,影响力逐步扩大。
 B.汤俏认为,网络文学的成功更在于其“好看”的内容,它包含中华文化元素,符合海外读者的阅读偏好。
 C.纯文络文学的传播方式,比如通过粉丝渠道等民间传播途径,拓展在海外的影响力。
 D.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出现了可以完全对标《冰与火之歌》《魔戒》的经典作品,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标杆。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6个字。(3分)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已形成 ① 的发展态势,其内容创作既保持了 ② 的鲜明特色,又通过 ③ 的方式增强了跨文化接受度。这种独特的传播现象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4.文章最后记者还有可能提出什么问题?请设计出记者的问题并根据前文内容代受访者作简要回答。(4分)
 5.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模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有哪些启示?(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一个泥水匠的完美生活
 王千里
 孙宝平一直固执地认为,砌水泥墙这门传统手艺,传承是个问题。他的观点自然引来众多工友的嘲笑。
 “咱们这活,只要是个人就能干、都会干,还传统手艺,你咋不说是门艺术呢!”
 “孙宝平,你是不是放工以后在家里闲着没事短视频刷多了?咱们这就是砌墙抹灰的活计,自古以来哪个村没有十个八个泥水匠?你说说,这能叫什么传统手艺呢?还传承呢,传给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