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6900字。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卷)
九年级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古典之美(28分)
1.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的古典诗文中,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每一种颜色都自有其品格。现在, 就让我们一同完成这次寻色之旅。请调动你的知识储备,并根据提示,将空缺处的诗文原句补 充完整。(12分)
色彩 作品与作者 理解性默写 解析
朱色 《水调歌头》 苏轼 ①_
,
② 照无眠。 “朱”字尽显楼阁的华美,与月光之素雅 形成对照。
白色 《月夜忆舍弟》杜 甫 ③ 月是故乡明 “白”既写露水清冷之色,也点明白露节 气,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白色 (隐 含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④
⑤ 。
“枳花”之色在朦胧的晨光中格外醒目,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白色 ( 隐 含 ) 《左迁至蓝关示 侄孙湘》韩愈 ⑥_
⑦_ ,
这两句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侯的恶 劣。
金色 《行路难》李白 ⑧
,
玉盘珍羞直万钱。 极言实饮之豪奢,却与诗人现实中的困顿 坎坷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出理想受挫时的 深沉苦闷与迷茫。
黄色 ( 隐 含 )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⑨. 寒林空见日斜时。 此句共同勾勒出宅院的荒寂苍凉,传递出 诗人凭吊古贤时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绿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上下天光,
⑩ 。 这两句话简介凝练地捕捉了景物的特点, 勾勒出一幅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春日湖 景图。
绿色 (隐 含 ) 《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⑪_
, ⑫_ 。 此联虽无色彩调,却通过对比构成了一幅 蕴含深刻哲理的生动画面。
2.在新校区“穿越时空的翰墨之旅”书法作品展上,下面的这幅书法作品引发了同 学们的讨论,请将发言补充完整。小欣: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是苏轼的词。这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 的胸襟。(1分)
( 二 )
“我见青山多妩媚”,古代诗文中有很多书写山川之美的作品,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观照和体悟…同学们做了如下摘录
摘录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 我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摘录二: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领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整化为酒场,秽 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 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矾,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饮酒,亦不 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 知言哉。
(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注】①跌fu坐:盘腿而坐。
3. 【圈点】小雯在摘录中标注了两个疑难字词,请帮她解释。(2分)
①是日更定矣 是 : ②余孥一小舟 孥 :
4. 【句读】小雯发现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你用“/”标示(限三处)(3分) 士 女 倾 城 而 往 笙 歌 笑 语 填 山 沸 林 终 夜 不 绝
5. 【释义】小雯用横线画出了最喜欢的句子,请你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