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学设计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19 20:36:38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90字。

  古诗词诵读1《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文本,感知形象;品读炼字艺术,体会杜诗严整章法;赏析气象宏伟诗境,感悟悲苦孤寂诗情。
  思维发展和提升  探究诗歌意蕴,诵读融情理于一体;学习情景交融手法,丰富联想想象,感受诗人苦痛忧思。
  审美鉴赏和创造  了解杜甫沉郁顿挫诗风,把握意象特征,体味雄浑阔大意境。
  文化传承和理解  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积极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美读名句,涵泳诗情,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欣赏“坼”“浮”等炼字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
  1.教师配音朗诵导入:他从巍巍大唐走来,从小就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偏逢安史之乱,一生漂泊坎坷,在动荡和烽火中,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于是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就是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公元758年,春天,身处沦陷区的他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赏花也溅伤心之泪,闻鸟亦感惊心不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公元763年,夏天,初闻官军胜利,他以为“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八年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他涕泪满衣裳,更是欣喜欲狂,有了放歌纵酒飞身回洛阳的狂想。这是他生平第一快诗。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然而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危机四伏的大唐让他并未如愿,公元766年的这个秋天,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的杜甫,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
  2.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时年五十七岁的他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冬天的洞庭湖畔,岳阳楼上,聆听杜甫用他孱弱的身体发出的生命的慨叹。
  二、识
  1.识诗人(简单回顾)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