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12
- 资源简介:
- 约3900字。 - 8《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理解中国建筑的“词汇”、“文章”和“文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明确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用找关键词法和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中国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理解建筑是一种文化,文化在于创新,更在于传承,每一位同学都是文化的传承者,明确肩上的责任,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文章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借助思维导图快速整合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建筑的“词汇”、“文章”和“文法”;文化在于传承,体会到传承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预读明人
 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名山、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或巍峨壮丽如故宫,或小巧灵动如江南园林。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今天我们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出答案。
 2.作者简介。
 ⑴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他是近代学者、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曾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其他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等。
 ⑵美丽的神话:他们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
 错批一人,多生几亿——马寅初(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人口学家)
 错批一人,少了多少名城——梁思成(建筑学家,一生致力于古建筑研究和保护)
 ⑶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中国建筑史的贡献:1937年7月梁思成偶然看到法国人伯希和带到国外的敦煌壁画图片,很清楚地描绘了五台山唐代建筑图景,梁思成如获至宝。他和林徽因等一行4人起身去五台山,先坐火车到太原又坐汽车颠簸128多公里,最后又转骑骡子,最后才到达这座佛光寺,发现了中国现存唯一的唐代建筑遗存——五台山佛光寺大雄宝殿。正定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赡的古建筑遗存,吸引着梁思成。1933年4月,梁思成第一次到正定考察,原定两周,后由于战乱,缩短为七天。当天下午5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