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18 19:03: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620字。

  江西省赣州市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下称“译丛”)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从各国戏剧的起源、重要发展阶段、知名剧作家、演员和机构,到结合时代背景对戏剧文化的解读、不同国别地域戏剧间的交流和影响,该书内容翔实、全面,是读者了解世界戏剧发展史的有益读本。围绕相关话题,记者对三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访。
  问:“译丛”是国内首次规模化引进世界戏剧史研究成果而出版的一套丛书。请问《剑桥世界戏剧史》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如何?为何花大力气引进这套书?
  余节弘:“译丛”是由专业戏剧史学家及一流戏剧学者打造的戏剧史精品。其出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成熟一本推出一本,前后历时20多年。它的每部作品都是戏剧学术领域的开创之作,较为全面地勾勒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戏剧发展史,同时深入分析了戏剧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如英国卷不仅追溯了英国戏剧的演变历程,更涵盖剧本、舞台、导演、文化交流等丰富内容。编者努力克服偏隅一方的局限,以尽量客观和正面的视角描述世界各地戏剧发展。“译丛”的问世是中国世界戏剧史研究的奠基性成果,既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也可作为戏剧史爱好者的参考书。
  陈曦:几年前艺研院有意将一批既有专业背景、又有较强学术翻译能力的本院学者组织起来,以集体项目的方式开展“当代西方表演艺术史论系列译丛”工作,以弥补国内学界对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外国理论和前沿动态研究的不足。“译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问:《剑桥世界戏剧史》及“译丛”的编纂有哪些特点?进行了哪些创新?
  彭涛:“译丛”涵盖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国、爱尔兰、日本、非洲、斯堪的纳维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戏剧史,共14卷,英、美各为3卷,以区域国别为主进行划分。这套戏剧史的写作基本采用集体方式(除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戏剧史以外)。正如《剑桥俄国戏剧史》主编罗伯特•利奇所言,“本书所提供的并非某种新共识,作者和编者未必在所有问题上都持有相同观点”,每位作者都有其独立思考和表达,因而别具一格。
  戏剧(Theatre)是贯穿整套书的概念,而戏剧文本创作(Drama)是其中主要的但并非唯一的构成要素。《剑桥英国戏剧史》主编之一彼得•汤姆森认为:“一个国家的戏剧必然是某一时代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甚至在对这种价值观持抵制态度时依然如此。”这是一种共识性认识,各位作者在写作时,坚持用“探照灯而非泛光灯”去照亮历史,并不局限于戏剧文本本身,而是通向更广阔的社会文化思潮。
  这套戏剧史还囊括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各国家和地区最前沿的当代戏剧发展概貌,一些观点与资料颇为新颖,堪称是一套资料翔实、具有学术创见的世界戏剧史著作。
  问:在这套“译丛”中,每本都提到了戏剧在不同文明、文化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如何发挥好戏剧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作用?
  彭涛:跨文化戏剧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现象。所谓跨文化戏剧就是利用、融合其他文化的观念、手法的戏剧实践。最瞩目的现象是彼得•布鲁克、姆努什金、勒帕施、泰莫等西方导演对古老亚洲戏剧传统的借鉴、使用。
  陈曦: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开篇就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里的“文学”显然更为广义,涵盖了我们所说的艺术,戏剧自然也在其列。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娱乐多元化以及重视即时性、现场性、交互感的审美体验需求逐渐成为主流,加之戏剧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可以超越语言的差异和文化的隔阂,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实现人类情感的共通,戏剧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大有可为。
  问:鉴往知来,您认为未来戏剧艺术会朝哪些方向发展?
  陈曦:经典作品的本土化再创作仍是全球化背景下戏剧发展的必然趋势。如2024年乌镇戏剧节开幕大戏《我们走吧》,是波兰导演瓦里科夫斯基对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列文《旅人》的改编,还有铃木忠志改编自欧里庇得斯原著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等,都很能说明问题。但正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再复杂的事情,如果能抓住核心和关键,就仿佛攥住了打开宝库的钥匙,一样有抵达目标的可能。
  彭涛:我赞同日本戏剧家蜷川幸雄的观点,“现在不被认可的戏剧将来会成为戏剧。这类戏剧已经可以初见端倪:如运用多种技术进行融合,角色通过屏幕投影虚拟地存在,但也可以通过更复杂的界面,如智能手机屏幕”。蜷川幸雄认为,过去的戏剧形态仍然会存续,戏剧会在“鲜活的身体”的戏剧和“媒介的戏剧”这两级之间分化。
  戏剧当然拥有未来,它“仍将是批评的艺术,是乌托邦的艺术,是审视这个世界和想象其他世界的最有效的模式”。在我看来,未来的戏剧无论在形式上如何变化,它一定是现场体验性的,是关于人、关于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艺术。
  提问:……
  回答:……
  (摘编自人民网《“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读解戏剧中的人类共通情感》)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采用“成熟一本推出一本”的出版策略,历时20余年完成,其中英国卷有意回避了文化交流内容。
  B. “译丛”以区域国别为主划分,斯堪 纳维亚、爱尔兰的戏剧史因资料匮乏而未采用集体写作方式,由单人完成。
  C. 包括《剑桥英国戏剧史》主编之一彼得•汤姆森在内,《剑桥世界戏剧史》的作者写作时坚持穿透文本表层,揭示更广阔的社会文化思潮。
  D. 彭涛认为未来的戏剧无论在形式上如何变化,它一定是现场体验性的,也就是说离开现场,戏剧将无所依托。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节弘在评价“译丛”时,既肯定其学术研究价值,又肯定其大众阅读功能,这种双重定位体现了丛书编纂的多元考量。
  B. 罗伯特•利奇主张的非共识性编撰,体现了对学术多元性的尊重,但可能影响丛书各卷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C. 陈曦引用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说明戏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引出数字时代戏剧适应新需求的可能性。
  D. 彭涛在讨论戏剧未来时,既认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又坚持戏剧的现场体验本质,显示出辩证的思考方式。
  3. 请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8个字。
  在全球化语境下,未来戏剧的发展将呈现三个主要方向:首先是_______,如波兰导演改编以色列剧作;其次是_______,表现为传统表演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最后是_______,强调戏剧的现场互动特性。
  4. 文章最后记者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请设计出记者的问题并根据前文内容代受访者作简要回答。
  5. 戏剧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庄的日子
  乔叶
  快到李庄时,便看见了长江。鼠尾草正在盛放,紫色的花朵在宽阔的堤岸上开出了铺天盖地的宏美,高大的芦苇则如墙一般厚壮。在花海、芦苇和野草的边际处,就是长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李白的诗,用来形容此时此景多么合适。又想起了一句杜甫的诗,跟李白的这句颇有兄弟相: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