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三年级限时规范练(一)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18 19:02: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870字。

  2025-2026学年度高三年级限时规范练(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智学网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本卷满分为150分,另有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问一:你们知道诸子理学吗?像程朱理学里提到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①      ?
  答一:诸子理学是很重要的思想体系,程朱理学中的“格物致知”,按朱熹的说法,“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就是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穷尽其理,这是认知的一种方法。“知行合一”则强调认知和实践要统一。人的认知层次从金字塔结构来看,既可以从顶端向下划分,也能从底层由低到高递进,不同的认知层次有着不同的境界。就像从理学角度去探究,对事物认知的深浅,会影响我们处在认知层次中的位置。
  问二:那从理学关联的认知层面来讲,最低的认知层面是什么样的?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答二:最低的认知层面可以说是“无理”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不讲道理、蛮横且自私。就拿生存需求来说,人饿了要吃饭,这是基本的生存本能。但处于这个认知层面的人,吃饱了之后依然只想着自己,只满足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而不会去思考如何上升到更高的认知层次,缺乏对自身和外界更深入的思考与追求。
  问三:认知的第二个层面具体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律和家规家训在这一层面很重要呢?
  答三:第二个认知层面是“守理”,也就是懂得要用法律和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像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行为,它不断收割世界财富,却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只需要吃一碗饭就能维持健康,却非要吃三碗,最后必然会因过度摄取而得病。美国这种只追求利益,不顾责任的做法,最终也会让自身陷入危机,这就体现了在“守理”层面,利益和责任需要相匹配。
  从家规家训的角度来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其目的是培养家庭成员的教养。但家规家训不能是完全随意、各自为政的,需要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框架。因为不同家庭的孩子未来要走向社会,如果每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价值观差异过大,甚至完全冲突,那么在社会交往中就无法和谐共处。比如一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极度自私,而另一个家庭培养的孩子过于无私,他们在一起时,就可能因为观念的差异产生矛盾,所以统一框架的家规家训对于处在“守理”认知层面的人融入社会很重要。
  问四:在当下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中,人们在价值观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答四:现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世界各种文化和规则不断涌入中国。面对如此多元的文化和游戏规则,我们常常陷入困惑,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老师和父母传授的教育内容,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可能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年轻人在价值观的选择上非常迷茫。这种迷茫甚至会引发一些价值观标准的混乱,就好像在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该迈向哪个方向,出现了类似“立法混乱”(这里指价值观标准不清晰)的情况。
  问五:你们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在面对生活时,是应该先满足自己,还是先去服务他人呢?
  答五:
  观众1:我觉得人生首先要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解决了生存问题后,接着要成家立业,这相当于“修身齐家”的过程。在自己有能力之后,再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先把自己的生活基础打牢,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
  观众2: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去体验各种经历,然后把这些经历分享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帮助他人来收获快乐,同时也要积极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爱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是空想,还要加上实践。只有亲身体验、实际去做,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
  观众3:我认为应该先满足自己的生活情调,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毕竟如果自己的生活都一团糟,很难有精力和能力去服务他人。如果非要在满足自己和服务他人之间做出选择,从现实角度出发,自私一点是很正常的。因为当自己条件很差的时候,空谈服务他人是不切实际的,就像一个连面包都没有的人,却在大谈理想,是没有根基的。
  观众4:我觉得要以小家,也就是父母所在的家庭为基础,先努力打造好自己的小家庭,让家人生活得幸福。之后,再将这种关怀和责任扩展到家族,帮助家族成员过上更好的生活。然后进一步延伸到社会、国家层面。这就类似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从自身身边的小范围逐渐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
  问六:成长环境对人的目标塑造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答六:有人觉得自己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被外界塑造的。比如说,在小学的时候,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会觉得世界非常美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到了初中,接触到了更复杂的社会环境,看到了一些社会黑暗面,想法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还有人从小的目标好像都是由他人帮忙设定的,比如家长、老师等。长大后,当需要自己独立去确定目标的时候,反而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不确定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因为之前一直是在外界的引导下前行,缺乏自主确定目标的经验和能力。
  (摘编自周静香《人生五境》,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理”者以自我为中心,仅仅满足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对自身和外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与追求。
  B.不同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培养目标自行其是。
  C.答五中四位观众的观点虽然表述各异,但是都强调了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再去服务他人的重要性。
  D.问六探讨了成长环境对目标塑造的影响,并指出外界的引导是造成个体成年后目标迷茫的决定性因素。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上下文间的逻辑联系,问一中的①应填入“和人的认知层次又有什么样的关联呢”,从而使文脉贯通。
  B.“格物致知”在文中被解释为“穷至事物之理”,与现代汉语中“探究事物原理”的普遍理解有相通之处。
  C.答三以“过度吃饭导致疾病”类比“美国收割世界财富却不担责任”的行为后果,使论证更为平易且形象。
  D.答六中画横线部分的表述,全面阐发了问六中成长环境对人的目标塑造的双向影响,体现了论证的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处于“无理”认知层面的人,其核心特征表现为只关注          ①        ,行为上常常显得          ②           。他们缺乏对自身和外界更深入的思考,也难以理解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而进入“守理”层面,则意味着个体开始认识到         ③         的重要性,并尝试用其约束自身行为,以适应社会的基本规范。
  4.除类比论证外,本文答三、答四中还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试明确两种并简析其论证效果。(4分)
  5.荀子《劝学》第一段和本文答六中的相关论述都涉及到个人成长问题,但论述的侧重点却并不相同。请结合答六中的相关论述与《劝学》第一段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它们给你的启示。(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河东流去 (节选)【注】
  李 凖
  道光二十三,黄水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锦家滩。
  ——黄河民歌
  晌午以后,赤杨岗村子里只流进了二三寸深的黄泥水。人们看着脚下像箭一样乱跑的水流有些害怕,后来看着水没有多大劲,就又大意起来。
  到了黄昏时候,天空中忽然出现了奇异的景象。天忽然黄了!它不像晚霞夕照,也不像落日余晖,却像是一层几十丈高的黄尘和水雾弥漫在天空。接着狂风呼叫起来,这风也怪,它是从地面溜过来的,不见树梢有大的摆动,却把地里的麦子,路旁的野草吹得像捺住头一样直不起腰来。这时,大家在街上站着,忽然感到两条腿上直发凉!紧接着一阵呜——呜——呜的嚷叫声隐隐地传了过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