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270字。
山西省晋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万顷波澜涌,千帆竞渡时。”进入新时代,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欲流之远,必浚泉源。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培养一大批具备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补充“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站在历史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当秉持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当先锋、走在前、建功业,切实以“创新之姿”奔赴新时代“科技强国”之路。
②尊重发展规律,为青年科技人才“冒尖出彩”保驾护航。古今之鉴可知兴替,历史之思可明逻辑,人才者,强国之基、兴邦大计,得贤才者得天下。时代之潮澎湃向前,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全球创新版图和竞争优势不断重塑重构。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活力因子和战略资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奋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当锚定发展坐标,把握发展规律,把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放在新发展格局中思考擘画、明向定位,为国家战略科技人才梯队“蓄好水”“育好苗”。要准确把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充分识别和挖掘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群体特征,不断创新政策举措,前移资源支持关口,有效加强培养激励,支持他们在科技创新主战场挑大梁、当主角、担重任,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台架梯”,让他们创新创业有“用武之地”。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找准找实影响和制约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堵点难点,紧紧围绕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不足、非科研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制约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提振青年科技人才勇攀高峰、大显身手、发挥光热的信心和预期。
③锚定创新方向,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重任。展目放眼,今天的中国,科技之光照耀复兴之路:“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观测、“祝融”驭火、“墨子”传信、“高铁”飞驰、“大飞机”商用等等,无不镌刻着广大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逐梦筑梦、创新创造、出新出彩的发展印记。复兴号高铁设计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卫星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6岁,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担纲重任,成为“排头兵”和“急先锋”,奋力奔跑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赛道上。要鼓励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自觉践行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前瞻性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紧紧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子信息、量子计算、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领域研究探索、攻坚克难,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要引导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贯通,锤炼系统思维能力,以知促行以行验知,在勤钻细研中增强本领,在自励笃行中常精常进,切实以青年磅礴之力助推社会发展进步。
④优化服务保障,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生态。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活力因子,当提供丰沛“阳光雨露”,优化成长建功环境,让青年科技人才甩开膀子搞研究,安心奋进助发展。要坚定不移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给予更多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要精准强化服务保障,既要投入“真金”,也要投入真心,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创新人才服务举措,着力优化落户、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全链条内容,切切实实为青年科技人才解实际困难、排后顾之忧,使其能把人生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为社会进步贡献“智力光热”。
(摘编自韩骏升《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势能》,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才能形成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的良性循环。
②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落实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给予青年人才更加友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他们一定会以蓬勃的创新创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力量。
(摘编自周珊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人民论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引述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列举科技成就,强调了青年科技人才对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B. 材料一认为,解决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中的堵点难点,是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C. 材料一指出,青年科技人才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并在重点行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
D. 材料二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群体,应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支持和政策倾斜。
2.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使用了大量事实论据,如“神舟”飞天、“高铁”飞驰等,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B. 材料一在论证时,既从国家层面出发,也考虑了青年科技人才的个人发展,论证全面。
C. 材料二语言简洁明了,直接阐述了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及应给予的支持,论证严谨。
D. 两则材料都采用了逻辑严密的论证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素。
B. 有效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需要以准确把握其成长发展规律为前提。
C. 随着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项目中担纲重任,他们已逐渐成长为创新引领者。
D. 只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就必然能够形成事业与人才的双向良性互动。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请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上的区别,并谈谈其对当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政策的启示。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字画册
韦延才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一本小小的“画册”,让我双眸蒙眬。
这本所谓的画册,巴掌大小,由32开的纸张折叠而成。因为翻阅了无数次,画册的纸边已经破损,纸面发黄陈旧,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陈年气味。
画册是用一根小绳子装订起来的,算起来有8页纸,这可能是页码最少的画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