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18 17:19: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9310字。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古代儒家思想中,有没有道德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道德践履水平的高低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因此他们把修身看做为人处世的根本,主张“以德修身”。“四书”之首的《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为此,儒家建构了一套细致、系统的道德修养方法。
  在儒家看来,自我反省是提升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方式。曾子提到了“三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孔子也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自省是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即通过反思,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调节自我行为,不断强化自我的道德意识和伦理品格,达到“知明而行无过”。
  “养气”说最早可能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在这段话里,孟子对“浩然之气”做了解释,浩然之气是最为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以邪恶去损害,这种气就可以充盈塞满于天地之间了。显然养浩然正气是一种修身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在后代得到继承和发展,如后来讲的“气节”“气质”,特别是元代文天祥的《正气歌》更是将这种方法发扬光大。
  《论语》开篇即讲“学而时习之”,“学”是获得“知”的重要途径。根据学习动机的不同,儒家将“学”分为两种:“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君子之学”指的是人用耳朵听到后,心上显现出来,然后就从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小人之学”则是指人用耳朵听见了、通过口中卖弄出来。古代儒家教给人的“知”,首要内容并非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儒家认为,一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这些道德理念,如果不能内化于心并外化为行为,那么纵使他学到的东西再多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实践是读书人重要的修身途径。正如宋代大儒程颐在点评如何读《论语》时所言:“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四书章句集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或许并不是特别的难事,而在遭遇矛盾冲突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操守,才能真正彰显道德境界。如面对义与利的冲突,古代儒家的态度是“重义轻利”,孔子讲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不过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是以义、利发生冲突为前提的。如果义、利之间不冲突,儒家思想则对获得利益持认可的态度。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可见,以“义”为旨归,将“利”统一到“义”的旗帜下,这是古代儒家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
  当面临道德选择的两难之境时,儒学的处理策略是“中庸之道”。孔子对“中庸”的表述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为了达成恰到好处的中庸境界,儒家思想认为须掌握为人处世的精髓——时中,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灵活处理问题,审时度势,相“时”而动,因“时”而中。《孟子•离娄上》记载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淳于髡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是否是“礼”的要求,孟子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淳于髡接着问“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说:“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认为,在“嫂溺”的危急时刻,必须对“男女授受不亲”做出权变,如果为了抱守“礼”而见死不救,那么虽然表面上维护了“礼”,但实际上却背离了“礼”的实质即“仁义”。
  (摘编自唐明燕《儒家思想中的修身之道》)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源泉。
  儒家修身理论主要通过“内省”“克己”的方法实现个体对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认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认识到道德于人的重要性,所以古代儒家重视修身,并建构了一套道德修养的方法。
  B. 在儒家思想看来,只要不断反省自身,强化自我道德品格,就能做到“知明而行无过”。
  C. 孔子对于“重义轻利”的关注点不在贫穷或者富贵,他对获得利益始终持认可的态度。
  D. 儒家的“中庸”理念,强调审时度势,因“时”而中,特殊情况不必固守“礼”“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天祥的《正气歌》,和孟子提出的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B. 古代儒家传授的“知”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C. 在儒家看来,面临道德的冲突时,坚持内心的操守和中庸之道并不矛盾。
  D. 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儒家修身理论也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
  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儒家的“中庸之道”的一项是(   )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C.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D. “譬如 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4. 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5. 根据材料所述,你认为儒家的修身之道对于新时代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有哪些借鉴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橘颂 ①
  张炜
  劈柴燃烧的声音真好。在这个特殊的月份,屋外比屋内暖和得多,特别是入夜之后,屋里有些冷。他坐在桌前,拥着橘颂,把灯苗捻大。端详了一会儿屋子,觉得墙上光光的,应该贴点什么。“我要写一张大字了。”
  橘颂跳到铺好的宣纸上,他不得不把它抱到一边去。
  蘸饱了墨,想想要写的字。最后他写了八个字: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