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820字。
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题
提示:
同学们,请使用0.5黑色墨迹签字笔作答,2B铅笔填涂答题卡,简答题无特别要求的须分点作答;错别字、书写不规范会扣分;请保持一定的做题速度,按时完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论语•阳货》载孔子教导学生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是一个对学生有很高期盼的教育家,他在说出“兴观群怨”与“事父事君”的大道理后,为何突然加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历代学人对“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释义不外乎如下几类:第一,以清代学者刘宝楠为代表,他们认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具有实用性:“鸟、兽、草、木,所以贵多识者,人饮食之宜,医药之备,必当识别,匪可妄施,故知其名,然后能知其形,知其性。”第二,以现代学者钱穆为代表,他们认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能涵养心性:“诗尚比兴,多就眼前事物,比类而相通,感发而兴起。故学于诗,对天地间鸟兽草木之名能多熟识,此小言之。若大言之,则俯仰之间,万物一体,鸢飞鱼跃,道无不在,可以渐跻于化境,岂止多识其名而已。”孔子教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广大其心,导达其仁。第三,以杨伯峻为代表,他们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只作字面解释:“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西方诠释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认为:“我们必须首先通过客观的和主观的重构使自身与作者等同。”我们必须通过自然物所属的历史的整体生命的认识,或者与其相关历史的认识才能理解作者的理念。例如,现代人知道大雁是一种候鸟。《水浒传》中宋江看到大雁却感叹:“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作者借宋江之口解读的大雁,与我们今天以自然科学的态度认识的大雁相距甚远。
费孝通对人类给事物命名有过深刻的认识:“事物是客观存在,但我们人类、我们科学家要去认识它,使它概念化。”概念化,即是给事物以“名”,事物本身为实,名是代表实的。这就是说,人类给事物命名,就包含着人类去了解事物本身,开始对事物加以控制,为我们人类服务。孔子非常重视名的作用,名与其所代表的实相符,表明社会处于有序的状态:反之,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孔子重视事物的名,掌控事物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人与物关系的和谐。
我们根据孔子表达思想的方式来看“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讲的是人与自然物的关系,“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实际上讲的是学诗可以从“兴观群怨”四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身心,使自己的身心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指人类在掌控自然物的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
因此,在揭示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之文化意涵的基础上,我们对孔子论学诗作一完整的理解,就可以得出学诗有三个方面的功用:个人身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摘编自刘季东《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
材料二:
孔子说,读《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实归根结底,这些名字还是通过汉字来记录的。熟习汉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我们熟悉的“草”字,在《说文》里写作“ ”,相当于“草”上面的“艹”头。而《说文》中的“草”则是另一个字:“草,草斗,栎实也。”“草斗”就是“栎实”,即栎树的果实。虽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和“末”这两个表抽象概念的字,是在“木”字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在不同部位添加笔画分别表示木的根部和木的顶部。
B. 《水浒传》中宋江认为大雁“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这种看法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与今天以自然科学态度认知的大雁并不吻合。
C. 以刘宝楠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能涵养心性,因此人饮食之宜,医药之备,需识别这些事物,不能随便施用。
D. “本”是最重要的,“末”是微不足道的,这是因为植物是由下向上生长的,而且最下端的根部在植物的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在揭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的基础上,得出了学诗可以实现个人身心、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结论。
B. 材料二指出《说文》中“草”是栎树果实之意,但其它古书中“草”“ ”意同,可推断用“草”代替“ ”应该发生比较早。
C. 材料二提到了“君子务本”之说,这与《种树郭橐驼传》的“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观点相同,都强调“本”是发展的根基。
D. 材料一重在探讨分析《论语》中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材料二从汉字故事的角度去分析了孔子论学诗的功用。
3. 根据材料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鱼”是一个象形字,作为部首统辖了一类动物。______,与天上飞的鸟、地上走的兽,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形象的动物分类体系。鱼部的字多为鱼的名称,但有些字的含义,______。比如“鲨”字,在唐代之前表示一种生活在溪涧里的小鱼。不过,至晚到南宋时代,就已经用来表示______,南宋戴侗《六书故》:“海中所产,以其皮如沙得名。”
4. 根据上下文,材料二省略号部分最有可能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述,并简述理由。(4分)
5.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阐述“名”“实”的内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打电话
李娟
第一年,我妈在南部荒野中种葵花,我在北边牧场上生活。之间遥隔两百公里。
我给我妈打电话,总是很难打通。要么她那边没信号要么我这边没信号。等两边都有信号的时候,要么她手机没电了要么我手机没电了。
好容易打通一次,却往往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