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2026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13 8:03: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250字。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2026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踏青赏春是国人的传统民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在晚年的一首《村居》中生动地描写出春天里大自然的草木萌动和繁花似锦。当春风拂过大地,国人踏青赏春的传统便在这生机盎然中苏醒。从《诗经》里郑国男女在溱洧河畔的浪漫邂逅,到王羲之兰亭雅集的曲水流觞;从唐代长安水边的丽人云集,到宋代清明时节的蹴鞠游戏,国人把对生活的诗意都融入春光中。
  魏晋文人讲究“玄游”
  玄游是一个哲学名词,其兴起与魏晋玄学密切相关,玄学则综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魏晋时期,动荡的社会环境促使文人将目光投向自然,踏青演变为“玄游”。竹林七贤常于春日相聚竹林,饮酒赋诗,以山水之乐消解尘世烦忧。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嵇康的《酒会诗》中“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布叶垂阴。习习谷风,吹我素琴。交交黄鸟,顾俦弄音。感悟驰情,思我所钦。心之忧矣,永啸长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魏晋时期的文人踏青,当以会稽山阴的兰亭雅聚最为有名。当时文人们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返乎自然,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曲水流觞”就成为春游的一项重要活动。所谓“曲水流觞”,是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所发起的雅聚游戏。
  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兰亭之畔聚集着四十二位衣冠楚楚的文人雅士,众人列坐于蜿蜒溪水两侧,看着漆制酒杯顺流而下,当其停驻在谁的面前,谁便要即兴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这场看似游戏的雅集,实则蕴含着魏晋玄学“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学追求。而王羲之把这场雅聚描绘于《兰亭集序》之中,使其成为古代踏青文化的巅峰之作。
  在茂林修竹的掩映下,王羲之写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千古名句。以他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对生命短暂的深刻体认,在游目骋怀的春日里显得格外沉重。但他们并未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淖,而是将生命意识转化为对当下的珍视。
  曲水流觞的雅俗交融,体现了士族文化的双重特性。一方面,他们追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仪式强化身份认同。正如孙绰在《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中所说:“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自然景观成为触发玄思的媒介,踏青活动升华为形而上的哲学体验。
  盛唐春游妙句频出
  唐代国力强盛,踏青之风遍及朝野。据《唐诗纪事》记载,每年春天,皇帝都会带着后妃、朝臣游梨园,到渭水边游览祭祀。春游这一热门活动,也为百姓所接受,以至于“长安水边多丽人”,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便生动地描绘了杨贵妃三姊骑马游春的雍容姿态。
  仕女们结伴踏青,解下红裙围坐赏花,形成独特的“探春宴”和“裙幄宴”。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探春宴”在每年“立春”与“雨水”二节气之间举行。此时万物复苏,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们相约做伴,由家人用马车载帐幕、餐具、酒器及食品等,到郊外游宴,至日暮方归。而“裙幄宴”则是游到适当的时候,她们便选择适当的地方,以草地为席,四面插上竹竿,再将裙子连接起来挂于竹竿,便是临时的饮宴帐幕,女子们在其中设宴,被称为“裙幄宴”。
  唐代诗人们自然不会缺席踏青的传统。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定居成都草堂之后,于成都浣花溪畔写下《江畔独步寻花》组诗。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组诗对自然之美的极致描绘,既是对太平盛世的追忆,也是对生命本身的礼赞。
  盛唐文人的踏青活动充满了昂扬的时代精神。王维在《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狂放,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自信与豪迈。诗人们在春日游冶中诗兴大发,给后人留下诸多妙句,如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抱负,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浪漫故事。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细腻观察,体现了中唐文人对自然的细致体悟。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这种盛世情怀逐渐转变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但即便如此,文人们依然在踏青中寻找精神慰藉,正如韦应物所说“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在自然的永恒中寻求心灵的寄托。
  两宋春游雅俗共赏
  宋代文化昌盛、风雅盛行。于宋代文人而言,春天是充满诗意与灵感的珍贵时光,他们纷纷走出书斋,以踏青赏春之举,拥抱烂漫春光,谱写了诸多传诵千古的佳句。
  苏轼在嘉祐八年正月所作的《和子由踏青》,生动描绘了踏青的热闹场景。诗中“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描绘出东风轻拂,田间小路微尘泛起,人们趁着新春的喜悦外出踏青的画面。将春日踏青的欢乐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足见当时踏青之风在民间的盛行。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出自苏轼的《望江南》。此时的苏轼,在密州任上。虽仕途不顺,但他登上超然台,放眼望去,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春风轻柔地吹拂着,柳树的枝条随风摇曳,姿态婀娜。“未老”二字,不仅形容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也透露出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宋代文风颇盛,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野芳虽晚不须嗟”的豁达,范仲淹“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壮丽,都体现了士大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则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记录了春日游赏的欢快时光。这种雅俗共赏的文化氛围,使踏青成为联结士大夫与市井百姓的桥梁。
  从兰亭的曲水到苏堤的桃柳,从寒食的冷雨到园林的幽径,古代文人在踏青赏春中完成了从审美体验到哲学思考的升华。他们在桃红柳绿间感悟自然的节律与馈赠,并用高深的文学素养给后代留下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当我们在春日里漫步公园,或是在朋友圈分享“山桃花溪”时,或许可以停下脚步,倾听历史长河中那些穿越千年的屐痕与诗韵。
  (摘编自朝华《古代文人的春日雅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玄学综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魏晋“玄游”的兴起受到魏晋玄学及时代环境的影响。
  B.唐代国力强,踏青盛行。诗人没有缺席踏青的传统,他们的踏青活动充满昂扬的时代精神。
  C.“探春宴”和“裙幄宴”是唐代仕女们独特的踏青方式,名称虽有不同,但活动本质一样。
  D.宋代文化昌盛、风雅盛行,众多宋代文人走出书斋,借助踏青谱写了诸多传诵千古的佳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论述时引用各时代踏青诗句,可见在古代文人圈里,踏青赋诗应是较常见的文人活动。
  B.魏晋名士对生命短暂有深刻体认,但并未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淖,展现了比较强的生命意识。
  C.苏轼在《和子由踏青》里面极尽笔力渲染了踏青的欢乐氛围,足见当时民间盛行踏青之风。
  D.从魏晋到宋代,春日踏青都受到文人的青睐,由此可见,踏青是文人疏解情绪最好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中不太可能出现在春日雅集里的一项是(3分)(   )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特点。(4分)
  5.春日踏春出游广受文人喜爱。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其原因。(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史证
  聂鑫森
  湘楚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师沈君默,满六十岁这一天,一上班就拿着申请退休报告,疾步走向馆长刘政和的办公室,似乎在这里一刻也不想驻停了,真是咄咄怪事。
  沈君默个子不高,微胖,慈眉善目,满脸是笑,远看近看都像一尊佛。他不留胡须,下巴总是泛着青光,也不留头发,一年四季都是光头。他说搞古籍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