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校2025-2026学年高三10 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9780字。
广东省四校2025-2026学年高三10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文明教育问答
问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答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其核心是突破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建立“生命共同体”理念。
问二:思政教育的目标有哪些?
答二: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的思想引导、政治教育、道德培育和价值塑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问三:如何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推动者,已成为不少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那么,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这堂思政“大课” 应该怎么上?
答三:广大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群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很多只存在于认识层面,很多思政课程也存在认知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为此,既要消除他们的认知鸿沟,让学生切身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又要走出生态文明教育的误区,不能只浅表地满足“环保知识科普”,更要引导不同专业大学生通过课程思政讲好美丽中国故事。
问四:如何让大学生群体切身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答四:通过具象化的参与,使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具体行动,使大学生在认知与实践层面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可以从校园场景入手,打造生态实践和绿色低碳创新氛围。比如,可以发起绿色低碳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开展碳排放与碳足迹核算,让学生意识到“点一周外卖的碳排放需一棵树花一年抵消”。当个人选择与生态后果产生直接关联,大学生自然会理解生态文明的重量,审慎进行餐食选择、纸张打印等生活决策。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大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比如,近些年,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自然学院推进绿色低碳育人工作,组织学生深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进行研学实践,开展志愿者服务。
问五:如何让生态文明教育真正融入大学思政课,实现价值观塑造,避免成为简单的“环保知识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以“生命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它是人类在摆脱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困境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关系而取得的重要精神成果。 B.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不是满足于简单的“环保知识科普”,而是使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这种具象化的参与,能让大学生群体认识到自己行为诸如餐食选择、纸张打印等生活决策与生态后果产生直接关联。 C.围绕问题五的问答,提出如何在大学思政课中有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文本充分肯定我国在
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做法,旨在批评一些西方国家将生态环境问题异化为金融工具的非正义性。
D.可以将生态文明课堂从校内转移到校外的ft水间,让自然成为“活态教材”唤醒“生态体感”。比如, 可以让他们用亲手触摸淤泥、倾听虎啸等方式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更能触摸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命线。
2.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分 析 和 评 价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问一问二是理论支撑,和问三一起构成全文的引论,提出问题;问四到问七阐释问题,回答如何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问八和问九,以“挑战”和“应对”为核心展开分析,收束全篇。全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B.广东某大学组织学生利用暑假深入云浮市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进行研学实践。食品类专业学生为该村地理标识性农产品竹笋深加工出谋划策,环保类专业学生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建言献策,都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具象化参与。
C.原文论证严密,用语严谨是特点之一。如“不仅”“而且”“一方面”等词语,体现了句间逻辑关系,“一些”“可以”等修饰词语,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 D.日常生活中,少点一次外卖,多一次绿色出行,随手关灯,及时拧紧水龙头,都是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具体行动之中的文明行为,也是关于生态文明教育在认知与实践层面形成的良性互动。
3.结合原文,在下列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对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于 同样不
例外。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比较强烈,在认知上并无过错,也能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的重要性,但却没有 ,知行不能统一。因此,将生态文明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实现 这一育人目标飞跃,使生
态文明教育不再简单停留在“环保知识科普”层面。
4.根据上下文,问六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
5.本系列问答阐述的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问题,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三学生,受此问答启示,你认为我们中学阶段思政课如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记(节选)
贾平凹
①在秦岭南坡,东阳县统计局的白又文往西川普查人口,三天到达关山垴的葫芦村,就住在村长家二楼上。工作了三天,白又文神经衰弱症就犯了,第四天晚上怎么也睡不下,独自坐在楼台上看月。
②月是下弦月,似乎什么都还明白,却什么也看不清楚了,溟溟濛濛,石涧里的水流声隐隐传来,林子中有鸟呼应,而无数的蛾虫像扬起的麦糠在身前身后飞舞,不时就撞到脸上,抓不住,又挥之不走。渐渐,鸡上了架,猪先后进圈,天越来越黑,四周的峰峦和树林子便消失了轮廓。
③村里的人都该睡下了。白又文挪了挪身子,想着进屋喝些水去,这时候,他蓦地发现,林子里的人竟都出来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单个的或几人一伙的,就汇集到村前的沟壑上。沟壑在白天里纵横着红褐色的岩层,怪石嶙峋,荆棘杂乱,这阵却平平坦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