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创智协作体2025-2026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780字。
江西省创智协作体2025-2026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教育家》: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社会正处于系统性变革期。您认为,科技的快速发展,将给文科教育带来哪些挑战
张政文: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文科教育带来了多方面挑战。
一是我们的教学方式面临革新压力。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传统课堂的讲授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文科教育需要借助数字化工具,构建沉浸式、互动式的教学场景,这对文科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不少文科教师在新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素养不高、能力不强的短板。
二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使文科知识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冲击。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很多新的社会现象与文化问题,如数字伦理、基因编辑等,这些都需要文科及时予以回应并建构新的知识与准则框架。但是,文科知识的积累与沉淀往往需要时间,这使得文科教育在适应科技与社会变化时面临一定的挑战。
三是科技发展促使文科教育的评价体系发生转变。以往,文科教育更多依赖考试和论文来评价学生能力。然而,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文科教育构建更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如何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文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是就业市场也对文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市场更青睐具备科技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文科人才。文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若缺乏编程、数据分析等技能,竞争力将大打折扣。这意味着文科教育必须拓宽学生的技能培养范围,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科技带来的知识跨界、信息爆炸也干扰着文科教育,学生在海量信息中难以辨别真伪,削弱了文科知识的专业性与深刻性。
《教育家》:您谈到AI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伦理和文化问题都需要文科予以回应。您也曾提到“文科教育是价值观的孵化器”。
张政文:在人工智能时代,文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价值愈发凸显,必须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高效地处理数据、完成重复性任务,但它无法产生情感、塑造价值观以及培养人文关怀。文科教育则能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正基石。
一方面,通过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经典作品与思想的熏陶下,培养独立的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这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即使在 AI广泛应用的职场环境中,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也更能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这是技术无法实现的。
另一方面,面对AI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如算法偏见、隐私泄露等,需要文科发挥思辨优势,为技术发展划定道德的边界。文科教育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技术的影响,防范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符合人类长远利益的规则与政策。
此外,强化文科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不仅源于科学技术的突破,而且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启发。文科教育需要进一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培养创新思维,引导他们探索新的思想追问与表达方式,为社会发展注入文化活力。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文科教育作为价值观孵化器的角色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得到进一步强化,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教育家》:近年来部分高校出现文科专业缩招现象,您也谈到文科毕业生常面临职业适配性问题,您认为文科教育面临哪些结构性调整?社科大学如何通过培养模式创新应对变化?
张政文:文科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结构性挑战。在学科设置上,围绕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动态调整课程结构,增设新兴的文科专业,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文科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战略和相关行业发展的新需求,强化实践教学,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在跨学科建设上,要打破学科壁垒,开设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就业指导上,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提升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适配性。
通过这些举措,社科大学能够有效应对文科教育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挑战,培养出既有深厚人文底蕴,又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文科人才,推动文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张政文《文科教育是价值观的“孵化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科教师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素养不高、能力不强,因此传统课堂的讲授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会冲击文科知识体系的稳定性,同时也削弱文科知识的专业性和深刻性。
C.虽然文科教育不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人文精神可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提升创新能力。
D.社科大学在学科设置上,应当动态调整课程结构,增设新兴的文科专业,从而避免文科专业出现缩招问题。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评价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三个板块是并列关系,先提出文科教育面对的挑战,再讨论它的价值,最后强调它需要做的调整。
B.文科毕业生“若缺乏编程、数据分析等技能”运用反面假设,支持文科教育需要拓宽技能培养范围的观点。
C.张政文在阐述文科独特价值时,通过AI与文科教育的对比,凸显文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增强说服力。
D.文章三个部分都是先提出问题,再分点论述,但第一部分是总分的结构,第二、三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中学文科教师需主动适应科技变革,调整教学策略。 ,将历史事件与科技伦理结合,引导学生用数据分析文学现象,培养多角度思考能力; ,增加实践项目、创新成果等评估维度,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学习使用虚拟现实、智能工具构建互动课堂,同时关注算法偏见等伦理问题,将人文关怀融入技术教学中。这些变革既能保持文科教育对生命意义、社会公平的深层追问,又能通过技术赋能培养具备科技适配性与人文深度的学生,最终实现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引领的转型。
4.根据上下文,《教育家》第二个采访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来并阐述理由。(4分)
5.请结合本文材料中“文科教育是价值观的孵化器”的观点,分析《赤壁赋》蕴含的文科教育的独特价值,并谈谈这种价值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现实意义。(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秋(节选)
巴 金
觉新和枚少爷不知不觉间停止了谈话,两人痴痴地望着下面清澄的湖水,好像在那里就有一个他们所渴望了许久的渺茫的境界,他们的心正被歌声载到那里去。
但是歌声停止了。淑华第一个拍手笑起来,觉民、琴、芸都欢欣地笑着。翠环和绮霞两人早被歌声引到他们的身边,这时也带笑地说话了。还是这一个现实的世界。觉新和枚少爷的梦破碎了。觉新望了望淑华的铺满了欢笑的圆圆脸,他又把眼光掉回来注视枚的没有血色的面容。他悲愤地低声说:“枚表弟,你看他们多快乐。我和你却落在同样的恶运里面。我还可以说值得。你太年轻了。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