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570字。
九年级语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问150分钟。
一、语言运用??参加实践活动(共7小题,计24分)
学校文学社将推出“诗歌??逐梦”专刊,你作为文字编辑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体悟诗情】
请解决栏目一《意蕴》导语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屈原行吟泽畔,抒写对家国的汹俑赤诚;李白仗剑天涯,让“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滔滔气势,在千年后仍能掀动读者心潮。诗是山河的画像:北国的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以天地为冠冕,尽显苍茫大气;江南的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用流水与繁花,勾勒出几分袄娆……阅读中国经典诗歌,能让我们从一个理想的视角来体悟中华美学精神,让诗性之美彰显在人们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
1. 请确认导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1)滔滔(A.táo B.tāo) (2)冠冕(A.guān B.guàn)
2. 校对导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汹俑__________ (2)袄娆__________
【答案】1. B A
2. ①. 涌 ②. 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滔滔(tāo tāo):形容大水奔流之貌。
冠冕(guān miǎn):原指中国古代帝王及官员的礼制冠帽,后扩展为仕宦高位与显赫地位的代称。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汹俑——汹涌(xiōnɡ yǒnɡ):形容水势翻腾上涌、波浪又大又急。
袄娆——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妩媚多姿。
【抒写情志】
3. 请补充诗文名句,完成栏目二《述志》 一段文字。
诗文书肝胆,词章铸骨魂。(1)刘长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过贾谊宅》)表现出贾谊被贬的凄凉和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2)杜甫身居漏屋,却心系天下“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传递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济世情怀;(3)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卖炭翁》)写出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其对民生的关切;(4)艾青眼含热泪,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我爱这土地》)的呐喊,是对祖国饱含深情、刻骨铭心的热爱;(5)毛泽东用“_________,还看今朝”(《沁园春??雪》)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将创造空前伟业的坚定自信和伟大抱负。
【答案】 ①. 汉文有道恩犹薄 ②. 湘水无情吊岂知 ③.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④.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⑤.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⑥.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⑦.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⑧. 数风流人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犹、薄、湘、兀、见、庐、炭、贱、愿、流”等字词容易写错。
【追求诗意】
下面是栏目三《品鉴》的一段文字,请完成编辑任务。
①在中华先民的生活中,洋溢着对诗意的追求。②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③后人或以为“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不同的诗学观念,其实在最初,“志”与“情”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正如唐人孔颖达所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④可见,“言志”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抒情”。⑤清人袁枚说:“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⑥这是《诗经》 、 的根本原因。
4. 请提取第②句画线部分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 有同学阅读文稿后,想删除第③句中的副词“基本”,请你给他说说这个词语不能删除的理由。
6. 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第⑥句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A.深入人心 B.流传千古
【答案】4. “诗言志”成为纲领。
5. 示例:“基本”表示大体上,说明最初“志”与“情”的内涵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并非完全绝对的一致。如果删除“基本”,就变成了“志”与“情”的内涵完全一致,这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所以不能删除。 6. B A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
句子主干是去掉所有修饰、限制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后,保留句子核心的主谓宾结构或主谓
二、综合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共13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计30分)
(一) (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发布最新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44.07%。
②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庞晓东表示:“通过科学素质分级评价,能够较好地体现不同科学素质水平群体的差异以及发展情况,从而进一步揭示科学素质的发展规律。”
③科学素质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考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