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山西两省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2 16:41: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970字。

  陕西、山西两省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种语言,有可能开始只是在不足百人的群体中流通,当群体扩大到一定规模,出现阶层、团体划分时,变异会自然发生。听读者不是话语的消极接受者,而是从一开始就影响着交流。《韩非子》就强调, “知所说之心”,游说者要善于根据对象的心理调整言辞。根据《论语》记载,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说话风格完全不同。语言的理想状态是为一个意义保存一种形式,为一种形式.保存一个意义。修辞正是因语境参数的变化为区别语义而做的配置和调整。“一形一义”的修辞要求推动着词汇功能分化、语法结构体和表达功能出现转移等。
  文明进步使新事物不断产生,表达的新要求和语言系统不断冲突。这也推动着写说者乐意尝试并传播经过一定修辞操作的语言创新 比如,名词“观点”“看法”、形容词“酸甜苦辣”等,都实现了从感官、感觉到心智情感领域的隐喻转换。再如,动词“吃”从搭配食物,到接续“罚单”“红灯”向:动词“打开”,从支配门、窗,到启动“手机”“浏览器”等,都是通过隐喻和转喻变错的复杂机制来一步步扩展自己的应用场景的。
  语言要表达得体,表现新奇,适应变化的时代,必须借助修辞的创新力量。因为修辞,语言在交流中不断适应,常用常新,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当前修辞创新表达增多、流行语迭代增速,也正是我们社会充满活力的表现。
  千百年来,不少人视修辞为修饰,视修辞是偏离甚至是反常,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中外攸同。孔子主张“辞达而已矣”,反对“游言”“巧言”;笛卡尔、洛克和康德则先后对修辞语言提出严厉批评。
  修辞不是偏离而是常态。汉语修辞学重视区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消极修辞并不是没有修辞,而是努力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而积极修辞更是打破旧认知、旧规则,利用传统话语遗产的推陈出新、守正创新。修辞是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来发挥语言表达的最大效能、挖掘其最大潜力的积极探索。
  反修辞者针对的主要是辞格。他们痛恨动辄罗列百余种辞格的做派,疾呼对其实行大幅精简。目前,简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的较为流行,极端的甚至简为隐喻一种。而笔者以为,简为隐喻、转喻和反喻(比喻、借代和反语)三种的方案相对合理,因为这三种辞格大致对应交流的写说言和听读者三个要素,较有代表性。
  辞格不是“语言本身的缺点”,恰恰是要弥补“语言本身的缺点”,这一点在这三个辞格上也显露无遗。例如,隐喻就是新联系的创造。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隐喻是“机智的话语”,“只有眼光敏锐之人才能看出相距甚远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来”。隐喻的意象更能有效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转喻能在符号缺失时“救急”。如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通信工具刚出现时,华语各地普遍使用“大哥大”一名,这是由“人”到“物”之转。反喻则增加了语言理解的张力,可以中和语言的非褒即贬的极化倾向。可见,比喻反映了说话人的认知创新,借喻是语言本身的符号创新,反喻是照顾听话人主观感受的表达创新。
  过去常说,修辞是“语言之花”,这绝非虚言。修辞创新经过时间的过滤会进入大众语言系统。上一代人的语言创新会成为下一代人的约定俗成。语言本身就是修辞创新的层层堆积。修辞是语言里最富智慧也最有生命的部分,是语言文明的精华。在成人的语言里,很难找到没有隐喻的片段。凝固了的借代语和反语在语言里俯拾皆是。
  每一种语言实际上都是一个修辞共同体。因为语言共时和历时的二重性,原始的修辞意义已经很难追索。语言对当代人来说只剩下了约定俗成的任意性。所以西方学者感叹,“我们和一先人之间最大的障碍是修辞”。要深入了解一个民族和文化,必须知晓其具体的修辞活动,掌握其特定时期在特定场合的言说方式、修辞技巧及话语遗产。语言史就是修辞史。目前,各语言修辞史研究及对比修辞研究都还很薄弱,亟应加强。
  修辞的语言启发理解。因为自己本来就明白,思想表征不一定是语言的,但为了让别人明白,有时必须使用修辞技巧。修辞学长期聚焦的所谓修辞技巧,本质上也都是实实在在助力交流的工具。比喻能以形象须借助比喻才行。借代语常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能对交流实现有效的管控、调节。比如,自称“教书的”可用于自谦,他称则带有蔑视意味;外交语言中的“阁下”等带有尊敬意味;饭馆里说“包子往里走”(相声《别扭话》),用商品代称顾客的方式虽然方便,但很容易引起不快。
  修辞反对“假大空”,因为它终究会阻碍交流;崇尚“真善美”,这正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文化交流首先是语言交流,而修辞是人类都听得懂的语言。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修辞的力量。修辞意味着平等地交流、优雅地应对、和平地对话,体现着从容的风度和理性的沟通。我们应诚字当先,积极了解各国的修辞文化,运用修辞智慧,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沟通心灵,消除芥蒂,增进共识,不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
  (摘编自霍四通《修辞智慧与文明交流互鉴》)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的理想状态是“一形一义”,当语境参数发生变化时,为了区别语义,修辞就应运而生。
  B.修辞的创新力量保证语言在交流中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常用常新,所以社会能充满活力。
  C.积极修辞能打破旧认知、旧规则,守正出新,因此,我们要提倡积极修辞,反对消极修辞。
  D.知晓具体的修辞活动,掌握特定时期与场合的言说方式等,就能深入了解一个民族和文化。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说话风格完全不同,这是他“知所说之心”,即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调整言辞。
  B.作者认为辞格不是“语言本身的缺点”,但动辄罗列百余种辞格不可取,辞格应精简为隐喻和转喻两种。
  C.每种语言实际上都是一个修辞共同体,语言史其实就是修辞史,当前亟须加强各语言修辞史研究。
  D.比喻、借代等修辞技巧能助力交流,或以形象化语言启发理解,或凭借感情色彩有效管控、调节。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应该充分重视修辞的力量”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B.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德谟克利特)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D.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谈读书》)
  4.为什么说修辞是“语言之花”?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2011年,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引用了两句西方名言,一句是雨果说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一句是拿破仑说的,“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这两句名言引发了现场听众的共鸣。
  请根据《修辞智慧与文明交流互鉴》中修辞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这两句名言引发现场听众共鸣的原因。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俗世凡人  聂鑫森
  在“彩虹油漆行”,漆尚净是个异类。
  他的姓名就怪,姓漆,而且是个漆匠;干这一行的。一年四季衣服都是脏兮兮的,身上还带着一股洗都洗不去的油漆味,呛人,崇尚净洁,难!
  但漆尚净上班也好,下班后也好,从头到脚总是干干净净的,让人看不出他是个干油漆活的。他人也长得帅,高高挑挑的个子,眉目清秀,蓄着大背头。说话斯斯文文,绝没有粗鄙话,最喜欢谈今论古,一套一套的
  有人问他,中国的传统老行当,各有各的祖师爷,也就是书上所说的行业神,做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