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30 10:44: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880字。

  2025年下学期高三9月联考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臧永清:在文学出版的国际传播中,达到怎样的效果就算理想的国际传播?这样的国际传播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在这些方面,你有不少研究。你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孙德宏:国际传播的理想标志,这个问题我们两人去年就曾经深入讨论过。我的看法实际也是受到你的启发才逐渐坚定起来的:传播文本所蕴含的价值最终在交流互鉴中融合成为接受方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我认为,这就是文化国际传播的“理想标志”———事实上,古今中外那些成功的文化国际传播都呈现着这样的特征。
  臧永清:你的观点比我们上次的讨论又丰富了不少,这是我们的共识。
  孙德宏:理想的国际传播的必要条件,一定是传受双方的“价值认同”。国际传播的传播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域外受众的接受效果如何;接受效果如何的关键取决于“价值认同”————人家对你的价值取向不认同,还何谈“接受”?
  臧永清:你是在强调,真正的“接受”其实是由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这两大主体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于是,就必然有了“双方认同”的这个“必要条件”————但是,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接受主体有着千差万别的“接受偏好”,那么你所说的价值认同的“价值”的具体所指是……
  孙德宏: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因为它着眼于人类普遍幸福,充分诠释和体现了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传统之间的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关切和价值追求,超越了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的界限,所以它也就成为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
  臧永清:这个“价值认同”更多是着眼于传播文本的思想价值。同时也应该看到,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文学文本还有其自身的独立品质,比如它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价值,这也必然有一个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接受者的认同问题。
  孙德宏:传播文本形式及其想象意蕴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它的艺术价值,必须尽可能最大程度地体现人类审美的独特性、共通性。所有文化产品的经典文本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都是“独特”的、“原创”的。传播文本所包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本土经验、异域特色的多少,是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传播规律的必然要求。同时,它又因为体现了审美的“共通性”而自然而然地使域外受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独异”因其独特的本土气质而散发出迷人的异域特色,进而吸引着接受者阅读;“共通”则因其理念相通并符合传播规律而使得接受者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甚至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所以我一再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文本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挖掘和独特想象意蕴的体现。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受双方的“价值认同”是影响国际传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视传播文本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挖掘和独特想象意蕴的体现。
  B.在文学的国际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对传播文本本身所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其实也正是审美价值在文学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C.通过“国外版权代理商”和“接受方译者”传播,是比较可行并富有实效的操作手段,以这种方式进行传播,实质上是追求更好地“走进去”。
  D.选择国外版权代理商、国外有实力的出版社和接受方译者这些具体做法,实际上是在“坚持商业出版”这个大的经营理念下的重要选择。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这表明不应只关注传播这一过程,更要达到让域外受众接受这一目的。
  B.域外受众有着千差万别的“接受偏好”,因此为了更好地“走出去”,文化国际传播应该学习域外文化,做到“一国一案”。
  C.在商业出版的经营理念下,国内外出版社应该要做好选题工作,做实内容,只要图书内容好、质量高,就不怕走不出去。
  D.因为国外版权代理机构能够推荐恰当的、高水平的译者,所以接洽国外版权代理商比联系有影响力的接受方译者更重要。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国际传播理想标志的一项是(3分)
  A.2022年,人文社版权输出签约共计95种(含电子版43种),授权语种较往年更为多元,还实现了乌尔都语、波斯语等小语种的授权。
  B.白茶的漫画《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英文版在海外大受欢迎,还获得美国IBPA 本杰明•富兰克林奖“图像小说金奖”。
  C.《山楂树之恋》中文版并非人文社出版,但经过人文社商业化运营,成功地将版权输出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入海外大众视野。
  D.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Pound)翻译出版《华夏集》,将中国古典诗歌引入西方现代诗体系,推动了英美现代诗歌的创新发展。
  4.请结合文本谈谈该文本为什么被称为“对谈录”而不是“访谈录”。(4分)
  5.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自出版以来,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也成功走向国际。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以下材料分析《秦腔》成功“走进去”的原因。(6分)
  贾平凹的《秦腔》,以两条逻辑主线展开,一条是秦腔戏曲,另一条是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关注乡土中国的困境,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秦腔》呈现出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就是“坚持以时代为大幕、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现实、关注民生”,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表现美好的人性,折射社会时代的变迁,成为海外读者了解中国的一扇窗。2017年,《秦腔》俄语版译者科罗波娃对《秦腔》中浓郁地域文化色彩、方言俗语乃至秦腔唱段的翻译,尽可能地保留原作风格,让俄罗斯读者对中国文化与地域特色产生浓厚兴趣,甚至让秦腔进入了读者的生活。科罗波娃的翻译工作不仅展示了她对原著深刻的理解,也体现了她对中俄文化交流的贡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骑在马上
  尹向东
  那时候夺翁玛贡玛草原没通公路,从小镇到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建立了邮件分发点,就在公路边上,还聘请了临时的邮递员,他们骑马前往区乡;两三天后送完邮件再返回取,就这样不停往返。
  选择邮递员时,考虑到四郎益西家里穷,男人早逝,独自拖着孩子嘎绒,便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