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180字。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产业实践的多元拓展、优质创作主体的不断崛起以及行业监管体系的日趋完善,微短剧在创作格局、表达方式和产品形态等方面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主流引领、时尚表达、融合创新三大方面。
主流引领。微短剧虽在叙事容量上不如传统剧集,但其依旧具备担使命、出精品、创经典的能力。近年来,微短剧创作在整体上仍以娱乐化、浅显化、爽感化的作品为主,但一个显著的趋势是,符合主流大众审美观、价值观、社会规范的主流创作正日益增多。整体来看,这些主流创作代表着目前微短剧创作在艺术与审美、思想与文化、行业认可度与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较高水准,对于树立行业标杆、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在以“微言大义”的独特方式发挥着引领文化风尚和传播主流价值的功能。
微短剧之所以能够开始告别过去的泛娱乐化倾向和粗制滥造,转而寻求优质内容与价值增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主管部门通过管理政策、扶持项目、推优活动等一系列形式,为微短剧行业减负能、增动能;二是广电主流媒体在各类“创作计划”“扶持计划”的推动下,加速入局微短剧赛道,与网络视听行业相关主体共策共创主流创作。
时尚表达。纵观近年来的微短剧内容市场,一些聚焦于传统文化的主流创作激起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成效。这些作品之所以受到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其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蕴,更重要的在于采用了新颖、有趣的时尚表达。例如《东坡先生赶考记》巧妙运用十六道历史知识题目作为线索,构筑起剧情发展的层层阶梯,由此吸引观众沉浸式感受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成长之路;《我是名角儿》让京剧与流行音乐交织融合、彼此映衬,展示了年轻一代对京剧艺术的独特理解,以及他们在传承与弘扬国粹方面的创新方式。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视角来看,此类微短剧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同时紧密贴合时代特点和审美趋势,以时尚表达的方式彰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理论层面来看,微短剧的时尚表达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年轻态。作为一种总体性的特征描述,年轻态既代表着一种“创新进行时”的动态特色,也代表着紧跟青年文化的创作追求。二是互动感。互动感的本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的体现,即微短剧借助开放性生产、大数据推送、实时反馈等新机制,激发用户深度参与其产销过程,使观看行为逐渐向一种具备游戏特征的互动体验转化。三是跳跃感。在“加速社会”语境中,微短剧在表达上十分强调“跳跃感”,即以碎片化情节、高强度节奏、多重反转与强冲击直接刺激用户的情绪与感受,这与传统影视剧所追求的那种稳定、连贯,且具有较强逻辑性、连续性的叙事风格截然不同。“跳跃感”所遵循的实际上是一种接近于生理快感层面的“快乐原则”,这与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强度的心理状态、快速响应与短时关注的注意力模式不谋而合。
融合创新。“融合”作为当今传媒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深刻影响着近年来微短剧的创作与传播及其产业格局的变化。其中,技术融合、平台融合、文旅融合是应用与成果最多的三种融合。
(摘编自胡智锋、李斐然《近年来微短剧发展的新景观与新趋势》)
材料二:
微短剧情节紧凑,一般每15~20秒就会出现剧情转折或高潮,“爽”点迭起,且每集最后10秒会留下悬念,这样的剧情设置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持续追剧的好奇心。人们看微短剧就像嗑瓜子一样,看一部短剧充一部的钱,就像嗑一个瓜子吃一个仁,不知不觉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这被称为“瓜子效应”。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短剧虽叙事容量有限,但仍能通过“微言大义”传播主流价值,而且主流创作的增多有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
B. 《东坡先生赶考记》《我是名角儿》等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新颖的时尚表达相结合。
C. 微短剧的“跳跃感”与传统影视剧的稳定连贯风格不同,更贴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与短时关注模式。
D. 微短剧每集都有15~20秒的剧情转折或者高潮,且最后10秒留下悬念,这样的剧情设置易产生“瓜子效应”。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短剧主流创作的“微言大义”,既需依托优质的内容,也离不开爽感化、娱乐化的表达形式。
B. 微短剧的互动感通过大数据推送和实时反馈实现,本质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的体现。
C. 主流引领的创作格局、时尚的表达方式和产品形态的融合创新是目前微短剧发展的三大趋势。
D. 观看微短剧所产生的“瓜子效应”,本质上与其叙事设计、推送机制及观众的心理需求相关。
3. 下列选项中,和微短剧“时尚表达”的特征无关的一项是( )
A. 采用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增强台词亲和力。 B. 每集结尾悬念模仿传统电视剧的缓慢铺垫。
C. 角色设定贴近Z世代职场焦虑与社交困境。 D. 互动投票决定剧情走向,增强用户参与感。
4. 请阐述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请结合材料,针对微短剧“瓜子效应”带来的问题,从平台、观众和创作者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微短剧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展开分析。材料一从主流引领、时尚表达、融合创新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微短剧在内容品质、表现形式和产业生态上的突破,展现了其文化传播价值。材料二则辩证分析了微短剧“瓜子效应”的双面性:既满足现代人碎片化娱乐需求,又可能引发沉迷和思考能力弱化等问题。两则材料形成互补,既肯定微短剧的创新价值,又警示其潜在风险,体现了对新兴文化现象的理性思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微短剧每集都有15~20秒的剧情转折或者高潮”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微短剧情节紧凑,一般每 15~20秒就会出现剧情转折或高潮”,表明并非每集都如此。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也离不开爽感化、娱乐化的表达形式”不合文意,从材料一“微短剧创作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日
吴强
青年战士杨军的年轻的妻子钱阿菊,坐在村外山脚根的小溪边,洗着杨军的和她自己的衣裳,春风吹动她的衣襟和垂在颊上的头发,春阳沐浴着她的青春的脸,她的影子倒映在清澈透明的溪水里,洁净的、柔和的而又健壮的身姿、面貌,在这个自然景色的图画里,显得分外俊美。她手里搓揉着衣裳,水花飞溅,嘴里哼唱着她的家乡的江南山歌:
河东阿郎忙采菱哟,
河西阿妹妹洗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