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荆楚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25 22:12: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330字。

  高二9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9月23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性格审美规范逐步形成以后,性格的因果性就以极大的优势君临着情节的因果,情节的因果性与性格的因果性就不再相互并列,相互平衡。情节因果从属于性格因果,二者构成一个从属的结构。情节的原因成了表面的原因,性格的原因成了情节原因的原因。情节的果也成了表面的果,是性格的果造成了情节的果。所以高尔基说情节是“各种不同性格、典型成长的历史”。情节的功能完全服从于刻画性格的需要。情节的审美价值完全取决于它对性格的容量和展开性格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情节失去了独立的审美价值。情节的推演不但不能与性格的展开发生矛盾,而且不能与性格的展开游离,不管是矛盾还是游离都会破坏小说形象的统一性和性格逻辑的一贯性,导致形象整体的破碎和性格逻辑的断裂。
  不但脱离了性格逻辑的情节会使审美价值贬值,就是性格逻辑徘徊的情节也会使艺术感染力受损。性格的审美规范越趋向成熟,情节的重要性越是降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塑造性格上获得空前辉煌的成就以后,那些单纯以情节取胜,或者性格的展示赶不上情节发展的速度的小说,在艺术上就逐渐衰落了。时至十九世纪,任何小说家如果不用性格武装情节,就不能不在艺术上走向没落。而到了二十世纪以后那些现代武侠传奇甚至某些推理小说(包括金庸的小说),都不能不落到严肃文学的审美水平线以下去了。
  这是因为构成情节的关键是“突转”,也就是向相反方向、相反的两极转化,也就是让人物越出常规,进入顺逆两极情境,在动荡中检测人物心灵黑箱的奥秘,寻求那情感深处的因果关系。而纯粹的情节则表现为一种外在动作,情节的因果关键只是外部动作的因果关系。
  从外在动作与情感的关系来说,动作并不是因而是果,是情感决定了人物外在动作,而不是外在动作决定了人物情感的特征。其次,同样的外在动作,可能由不同的情感原因造成的,在同样的拥抱中,男女主人公可能相爱也可能不爱,甚至相互仇恨。对于性格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动作,而是推动这个动作的隐秘情感。对于情节来说,也许一个人毒死了另一个人,这个外在动作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动作的果能成为产生另一动作的因,使情节因果链得以延续就行。对于性格来说,关键不在一个人杀死了一个人,而在于为什么要杀死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杀死了这个人以后,即使没有产生另一个与之相承续的动作,这个人内心起了什么样的变化。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杀死高利贷者老太婆不过是检验拉斯柯尼涅柯夫心灵能不能承受犯罪感的一种手段,虽然是现实的,但从检验人心来说,起了假定的功能。
  反过来说,也许这个人可以杀死另一个人,但他一直延宕着,即使什么动作也没有,对于性格也十分重要。动作的最高价值在于暴露情感深层结构的秘密,揭示特异的情感逻辑,情感与动作的统一往往是个表面现象,抓住内在情感与外在动作的矛盾才有利于向内心深处进军。光有动作的因果是比较肤浅的,情节的因果性如果不与性格的因果性交融,就只有在生活和心灵的表面层次上滑行。
  当然,这自然不是说情节在展示性格时完全是消极的、被动的,情节的反复突转为性格向纵深层次突进提供了条件,每一次突转都为性格向新的层次深入提供了可能性。在情节与性格高度统一的作品中,情节的推演与性格的深化是同步的。正是因为这样,好故事才如此难得,一旦出现就反复被运用。
  (摘自孙绍振《文学创作论》)
  材料二:
  草料场被烧了,林冲知道真相了,林冲也把陆虞候和富安都杀了。事到如此,除了自我了断,林冲其实只剩下上梁山这一条道可以走了。如果是我来写,我会在林冲酣畅淋漓地杀了陆虞候、富安、差拨之后,立马描写林冲的行走动态,立马安排林冲去寻找革命队伍。这样写是很好的,这样写小说会更紧凑,小说的气韵也会更加生动。但是,施耐庵没这么写,他是这么写的——
  (林冲)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格审美规范逐步形成以后,情节的因果性与性格的因果性就不再相互并列,相互平衡,性格因果包含情节因果。
  B.情节的推演不能与性格的展开发生矛盾和游离,否则会导致形象整体的破碎和性格逻辑的断裂,使作品的审美价值受损。
  C.二十世纪以后,那些现代武侠传奇甚至某些推理小说都落到严肃文学审美水平线以下,原因是没有用性格武装情节。
  D.好的情节设置有助于展示性格,情节的反复突转为性格向纵深层次突进提供了条件,有助于性格向新的层次深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情感决定了人物的外在动作,所以同样的外在动作,可能由不同的情感原因造成。
  B.材料一最后一段关于情节与性格关系的讨论,是对观点的补充与升华,使行文严密,具有辩证色彩。
  C.材料二作者将自己的情节续写预设与施耐庵的写作思路进行对照,突出了施耐庵的巧妙构思。
  D.材料二对节选部分林冲行为与性格关系的分析,与材料一性格因果与情节因果关系的看法一致。
  3.如果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3分)
  A.性格因果高于情节因果 B.情节失去独立审美价值
  C.外在动作与情感的关系 D.情节突转可以深化性格
  4.材料二摘自作者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作为一篇演讲稿,材料二体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5.请从已学课文中(例如《祝福》《阿Q正传》《红楼梦》等)再举一个材料二所说的“作者也改变不了的行为”的例子,并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的养蜂人南翔
  来自海南陵水的阿强,带着百余蜂箱,一路上追花夺蜜,到了赣西的大关山,只剩二十多箱了。这里山清水秀,且有大量的森林覆盖,农作物也不少,人们不用或很少用农药,阿强便考虑进驻此处。大关山林场三年前分来一个农大林学专业的大学生小许,他告诉阿强,山腰五公里处,有个鸿羽养殖场,私人的,养牛蛙为主,也有二三十箱蜜蜂。①阿强遂问,是中蜂,还是西蜂?我们最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