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24 7:56: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140字。

  河南省安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的中国文艺新质迭出,气象万千,其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新大众文艺的涌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从长时段的历史和文化视野中观察新时代以来文艺领域的“深刻变化”和“重大变革”,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大众正在成为新时代文艺的宏大能动力量,新大众文艺正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创造新形态、开辟新境界。
  新时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变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面向等特点。同时,随着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达2.5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超大规模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升,这是新大众文艺的基础所在,由此带来的不仅是精神文化需求的巨大数量增长,更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质量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在迎来全体人民在精神上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广阔前景。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和信息化浪潮为新大众文艺的兴起提供了强大动力,不仅重塑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观看习惯,而且内在地改变着文艺主体的形态。参与、交互,接受同时输出,模仿进而创造,这种新的主体形态正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习以为常。文艺深刻地介入生活,生活直接地介入文艺。技术发展和媒介变革推动下的生活变革和文艺变革,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文艺各领域的基本条件和固有设定,文艺乃至社会文化的更多重大变革正在前方浮现。
  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心环节。“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如春江浩荡,如万山红遍,新时代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实践正在转化为文艺创新创造的澎湃活力。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连绵的高峰都是巍然崛起于大众文艺的辽阔原野之上,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满怀信心地展望,活力奔涌的新大众文艺必将支撑起新的高峰、砥砺出新的经典。
  (摘编自李敬泽《新大众文艺——支撑新高峰 砥砺新经典》)
  材料二:
  新大众文艺,首先破除了专业与业余的严格区分,对当前艺术越来越专业化的倾向是一种微妙的克服。创作走向过度专业化,是艺术的顽疾。艺术当然需要专业基础,每一种艺术创作都需要日积月累的功夫,然而一旦走向过度专业化,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就容易与广大读者、观众群体脱离开来,成为“圈子”艺术。但艺术过度专业化的问题,又很难从内部破解。近些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艺术创作有了新的平台,大量非艺术圈的普通人有机会成为创作的主体。他们借助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大众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创造新形态、开辟新境界,其大批量的出现是新时代中国文艺新质迭出浪潮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B. 互联网和信息化浪潮改变着文艺主体形态,推动了文艺与生活的双向互动,而传统文艺创作方式正逐渐走向消亡。
  C. 专业与业余区分打破的根本原因是大量非艺术圈的普通人借助网络和平台有机会以主体身份参与大众文艺的创作。
  D. 新大众文艺要通过汲取专业文艺的创作经验来普及,专业文艺工作者要通过深入理解生动的大众生活来提高,二者相辅相成。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习近平总书记的言论具有高屋建瓴式的预见性,为新大众文艺的涌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B. 创作走向过度专业化是艺术的顽疾,要预防其成为“圈子”艺术,否则容易脱离广大读者和观众群体。
  C. 互联网时代,中国青年观众有更“高级”的审美追求,相对于中国美学,他们更愿意接受世界多元艺术的影响。
  D. 新大众文艺的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处理好人民性和商业性的关系,二者切不可顾此失彼。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用现代的艺术表现方式呈现中国的审美风范”观点的一项是(   )
  A.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将中国的神话元素成规模地融入到现代艺术创作中,让古老的神话故事与今天的青年一代相碰撞,以全新的中国审美走出本土,走向世界舞台。
  B. 舞剧《只此青绿》,由团队综合灯光照明、演员造型、服装道具等现代舞台技术方案创作,完美呈现了古代画轴中层层叠叠的丰富色彩,展现出气韵生动的壮丽山河。
  C. 影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深入中国传统的风俗人情、生活礼仪、审美意蕴之中,用现代摄影技术的各种手法,将中国传统的风雅之美绽放在大荧屏上。
  D. 歌曲《伟业》,是202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来自各行各业的三十多位劳动者代表一起合唱的,唱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的时代心声。
  4.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繁荣文艺创作论坛在深圳举办,此次论坛汇聚了全国文艺领域上百位专家学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推动“新大众文艺”在中国大地上涌现的因素。
  5. 三则材料都围绕“新大众文艺”展开,但侧重点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眼皮底下的村庄
  任巨龙
  我走出村庄的时候,阳光明媚,清风徐徐。留在身后的村庄却在不停地向我招手,盼我早些回来。屋子不能没有主人,树木、蔬菜需要及时打理,我还没有走远,一只无形的手已经牢牢地抓住了我。
  村庄深处,还有很多属于我的事情,走得再远,也不会变成别人的事。这些事在村庄的某个地方耐心地等着,直到我回来把事情了结。
  空气里飘来泥土的气息,飘向哪里,哪里就有生命和律动。①于是,荒野田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