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安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9980字。
高2024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中华诗词有何特点?其美感体现在何处?
叶嘉莹: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其重要特点。
什么是中华诗词之美?中华诗词之美首先体现在中国语言文字上,独体单音和平仄四声的特征使诗词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文字与声音美感。当然,这不是全部。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诗人、词人内心的感情和生命之境界,是中华诗词最具独特性的美感。
中国古典诗词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特色,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钟嵘在《诗品》中曾说:“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在贫贱艰难或寂寞失意时,没有比诗词更能安慰人、鼓励人的了。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记者:在中华文化的“版图”中,中华诗词处于何种位置,发挥何种作用?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独特的崇高地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歌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由作者到读者,不断传达出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
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受益于古诗词,(即便)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却能一直保持乐观、平静。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文化积淀不够,看不懂诗词内容,也分辨不清哪首诗是好诗,好在哪里,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的功用。守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宝藏而一无所知,这自然是一件极遗憾的事。(摘选自中国新闻网2022.03 叶嘉莹《什么是中华诗词之美?》)
材料二
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词也由此得到升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我们的先贤,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也能够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越。现代人也可以借由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慨叹“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改革开放中,先行者“弄潮儿向涛头立”;抗疫过程中,不论是支援物资上大写的“海内存知己”,还是医护工作者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都有唤起抗疫决心的无穷力量。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诗词以其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这些重要特点,奠定了美文的地位。
B. 中国古典诗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其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由作者面向读者,不断传达出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
C. 叶嘉莹从诗词谈及中华诗词之美,又论中华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再说自身受益于诗词,指出对当下诗词传承的遗憾。
D. 叶嘉莹以自身的经历,郦波用不同时期先贤、志士的事实,正反举例印证诗词“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的说法。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华诗词所具备的文字与声音美感,及体现出来的诗人、词人内心的感情和生命之境界的美感,在全世界所有诗词中都是独有的。
B.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中华诗词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C.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的“气”指“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完全符合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意。
D. 随着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无比珍贵月壤,中国人的“月亮”情结随之被点燃;因此,月亮不仅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个文学母题。
3. 下列选项中,不能准确体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一项是( )(3分)
A. 陶渊明对官场生活充满了厌倦,辞官归隐,体会到了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所以挥笔写下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归田园居(其一)》。
B. 白居易赞叹琵琶女的琴艺,倾听她的故事、遭际,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慨叹,写就千古名篇《琵琶行并序》。
C. 李清照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声声慢》通篇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使愁绪到达顶点。
D. 辛弃疾登高凭眺,怀古伤今,内心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的忧虑与悲凉、消极与颓废,通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得以展现。
4. 材料二是如何阐述“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的?(4分)
5. 叶嘉莹痛心青年人“守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宝藏而一无所知,这自然是一件极遗憾的事”,请从材料二中找出能弥补这一遗憾的做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 牙
裘山山
袁医生有一颗金牙,说话的时候刚好可以看到。袁医生的金牙在我们东岙镇远近闻名,以至于很少有人叫他袁医生,而是叫他金牙医生,还有人直接叫他金医生、金大夫,平白无故地让金氏家族添了个人丁。
我见到袁医生时,他已经小有名气了,人称东岙一把刀。人们都说他技术了得,动过刀的地方细细一条线,没有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