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9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21 16:06: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390字。

  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
  考生注意 :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先要交代一下,我为什么将唐诗研究名之为“学”。我钻研的过程中,深深感觉到唐诗研究是一项专门的学问,完全有资格成为“中国诗学”专业下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前人心目中,唐诗属于古典诗歌的典范,是后人所当效仿的对象。宋代文人就开始效仿唐诗,到元代提出“宗唐得古”的说法,认为宗范唐诗即可掌握整个古典诗歌传统,至于明清,学唐就更成为主流。应该说,唐诗这种典范意义是一路传承下来的,直到今天,人们还将其视为民族诗歌传统的代表。而“唐诗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学问,就是要探讨唐诗的典范意义和生成条件,以及其后1000多年来人们对其典范意义的体认和研究过程。这自是我将唐诗研究名之为“学”的一个主要依据。
  既然名“学”,即当有一个学理构架,当初构想时便拟定了三大板块的基本框架,即目录学、史料学和理论总结的相互配合。
  为什么要从目录学入手?研究一门学问,首先得知道它有哪些书、哪些资料可供采用,才能够进入它的门户,而掌握资料又必须了解这些资料出自哪些书籍与文献,以便于查找,这就是目录学要做的工作。整理书目可能比较机械,就是抄书名、录提要、记版本出处,但这是敲门砖,如果没有目录学的构建,大门开不了,学问就很可能做得片面或有差错。所以就整体工作而言,整理目录虽只是引进门户的第一步,却又是开启全局的关键,不可忽略。
  然后就是史料学。建立一门学问,须有充足的资料,不能流于空口白话式的纯议论。材料的建构也大有讲究。唐诗相关材料很多,既不能全都堆起来,也不能单纯按年编排,让大家自己去引用,这样只是一团乱麻式的资料,构不成学问体系,所以要动一番脑筋来制定方案。
  不过要真正建立起合格意义上的“唐诗学”,理论阐说自然亦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我做得并不理想。原初的设想是在目录学和资料书基本齐备的时候,来写一本60万~80万字的总结性论述,就定名“唐诗学”,结果两年下来,自觉内心酝酿的唐诗学的影子越来越显淡薄,很有时过境迁的危险。于是考虑将原先积累心头的一些想法先行录写出来,立此存照,俟机待补。这样就写成了《唐诗学引论》,总共16余万字,与原先设想差得太远。后来也有人劝我增补改写,但我觉得,基本的观念、理论都已讲出来了,若没有新见解,不如做点其他事情为好。
  《唐诗学引论》由“正本”“清源”“别流”“辨体”“学术史”五章构成,其中最关键也较富于创见的属“正本”篇,它是全书的核心所在。“正本”篇关注的正是唐诗的“质”的构成方式。然则,究竟应当如何来把握唐诗的质性问题呢?我们知道,既往论述唐诗,重点多放在辨别其“特点”,即唐诗不同于他类诗歌的表征所在。这个方法可以采用,但不周全,因为特点多是从比较中得来的,而比较又可以是多方面的,难以执一为准。比如拿唐诗跟宋诗比,人们常讲“唐诗主情,宋诗主理”,自有其切合处;而若换一个角度,拿唐诗跟《古诗十九首》比呢,可能会感觉《古诗十九首》比唐诗更“主情”,实际上是《古诗十九首》作者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露,而唐人则不免在情景互衬上多用心了。这意味着“特点”往往要从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比照中得来,它的针对性亦是局限性,常只能显示事物的一个侧面而不及其余。研究唐诗的“质性”,要从多侧面来把握,不能局限于某个突出之点或其简单叠加。
  “正本”篇的做法乃是将“质”的形成归结于其自身各要素的组合,要素及其组合方式有了变换,合成的质就不会全然相同。我以此思考唐诗质性,从当时唐人概括的名称中,归纳出构成唐诗风貌的六个要素:风骨、兴寄、声律、辞章、兴象、韵味。“风骨”“兴寄”乃陈子昂提出,属唐人对汉魏诗歌传统的自觉发扬。“声律”“辞章”承自齐梁,经沈俭期、宋之问等人的改良而适用于表现唐人情思。“兴象”则作为“风骨”“兴寄”与“声律”“辞章”相结合的产物,初盛唐之交才开始得到标榜,它要求将饱满的情兴蕴含在简省、精炼的语言表达之中,给人以生动有力且又悠游不尽的感受,作为唐诗独创的精神,实际上即构成其核心要素,建立在此前各要素有机组合的基础之上。至于“韵味”则多出自中晚唐人的讲求,实际上是“盛唐气象”衰减后“风骨”与“兴寄”减弱、“兴象”更趋于追求“有余不尽”风神的产物。六个要素各有其成因,也各有其发展变化的轨迹,但在唐代大体保存齐全,才会有作为共同体的“唐诗”的存在。这是我把握唐诗的前提,故题作“正本”置于卷首。
  “正本”以下各篇,皆围绕“正本”而展开。“清源”篇探讨唐诗质性的由来,从社会结构、文人生活、文学传统三方面系统梳理其生成缘由。“别流”篇考察唐诗的流变,但没有遵循初盛中晚的传统分期方式,而以唐诗质性的形成、转型和蜕变为标志划为前、中、晚三个阶段,取“安史之乱”的发动和“元和中兴”的收结为切割线。因此,虽然李白、杜甫的年龄仅相差11岁,一般文学史也多以二者并称,但我将李白定位为前期诗作者的顶峰,而以杜甫为中期的开创者,正是着眼于他们在把握唐诗质性上的某种差别,至晚唐温李(温庭筠和李商隐)则又更倒向韵味的片面追求了。“辨体”篇进以研究唐诗体式。古风、律诗、绝句中都有“唐音”存在,但体式差异会使其偏重于发扬唐诗风格的某些方面,如律诗特讲求声律,古风更注重风骨和兴寄,绝句多追求韵味,等等,这也为唐诗内涵的丰富多彩提供了证明。
  (摘编自陈伯海《唐诗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诗的典范意义从宋代开始传承,元代“宗唐得古”说法的提出使唐诗真正具有了典范意义,明清时期学唐成为主流。
  B. 史料学要求对唐诗相关材料进行合理建构,既反对简单堆砌,也反对单纯按年编排,需通过精心设计形成系统体系。
  C. 作者因担心内心酝酿的唐诗学想法消失,便将其整理成16余万字的《唐诗学引论》,此书完整呈现了其最初的理论构想。
  D. “正本”篇认为研究唐诗应摒弃从比较中归纳“特点” 方法,而应从其自身要素组合的角度把握唐诗的“质性”。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将唐诗研究命名为“学”,主要是因其认为唐诗研究是专门学问,且唐诗具有持久的典范意义,这一命名有充分依据。
  B. 文中以唐诗与宋诗、《古诗十九首》的比较为例,说明了从比较中得出唐诗的“特点”的方法虽可以采用,但是不周全的道理。
  C. “别流”篇以唐诗质性变化为分期标志,将李白、杜甫分别归为前期顶峰与中期开创者,这一划分突破了唐诗的传统分期方式。
  D. “风骨”“兴寄”承自汉魏,“声律”“辞章”源自齐梁,它们结合生成“韵味”,可见唐诗质性的形成与传统密切相关。
  3. 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8个字。
  作者将唐诗流变分为前、中、晚三个阶段,以“安史之乱”和“元和中兴”为_______。虽李白、杜甫年龄相近且常被并称,但因二者在_______上的差别,作者将李白定为前期顶峰,将杜甫视为中期开创者。唐诗体式多样,古风、律诗、绝句各有侧重,如绝句多追求_______,这体现了唐诗内涵的丰富。
  4. 作者为什么说“其中最关键也较富于创见的属‘正本’篇”?请概括说明。
  5. 某唐诗研究爱好者认为“研究唐诗应重点关注其诗句内容本身”,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解析】
  【导语】这篇文本系统阐述了唐诗学的学科构建,从目录学、史料学到理论总结,形成严谨框架。作者以“正本”为核心,创新性地提出唐诗质性六要素,突破传统比较法,强调多维度把握。分期方式打破常规,体现学术创新。全文逻辑严密,既有学科建设的宏观思考,又有具体研究方法的微观探索,展现了唐诗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A.“使唐诗真正具有了典范意义”错误。原文表述为“在前人心目中,唐诗属于古典诗歌的典范……宋代文人就开始效仿唐诗,到元代提出‘宗唐得古’的说法……至于明清,学唐就更成为主流。应该说,唐诗这种典范意义是一路传承下来的”,可见,元代“宗唐得古”是对这一典范意义的进一步强调,而非使其真正具有典范意义。
  C.“完整呈现了其最初的理论构想”错误。原文说《唐诗学引论》与原先设想差得太远,且是先行录写部分想法,并未完整呈现最初理论构想。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创造病
  老舍
  杨家夫妇的心中长了个小疙瘩,结婚以后,心中往往长小疙瘩,像水仙包儿似的,非经过相当的时期不会抽叶开花。
  前些日子,他们俩一人怀着一个小包。春天结的婚,他的薄大衣在秋天也还合适。可是哪能老是秋天呢?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他轻轻颤了一下,心里结成个小疙瘩。
  他必须作件新的大衣。他已经计划好,用什么材料,裁什么样式,要什么颜色。另外,他还想到穿上这件大衣时的光荣,俊美,自己在这件大衣之下,像一朵高贵的花。为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