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5-2026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演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500字。
唐山市2025-2026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演练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动物是否拥有尊严?人类尊严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当一个人被当作“牛马”般驱使时,我们会谴责这有辱其尊严。然而,当真正的牛或马被纯粹用作工具或被视为物品时,这是否也侵犯了它们的尊严?动物具备感受能力,因此人类在与动物互动时,应当考虑它们的感受。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为名词的“尊严”被定义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那么,什么样的生命体可以拥有这种身份或地位?康德认为,尊严属于有理性自主能力的人类,动物则缺乏这种理性。尽管康德反对虐待动物,但是他坚持认为尊严属于有理性者。也有人会说,尊严是一个纯粹的人类社会建构的概念,动物不会用这个概念来思考。然而,仅仅因为动物不会使用某个概念,就断言该概念不适用于它们,这过于草率。例如,动物不使用“利他”概念,但它们仍能表现出利他行为,如狼群中的互助行为;动物不使用抽象意义上的“痛苦”概念,但它们无疑会感受到痛苦。然而,尊严这一概念也许不同。动物会关心自身的痛苦和身体完整,也会关心同伴,但它们是否关心自己被尊重或被侮辱?换言之,将尊严适用于动物,是否要求动物具备某些与尊严相关的复杂认知能力?
许多动物确实显示出这些能力。研究表明,很多动物(如大猩猩)拥有自我意识,能够反抗不公平待遇,比如对动物园强制施加的表演训练表达抗议。这表明有些动物可能具备构成尊严的心理要素。然而,如果我们用如此高的认知能力来衡量个体是否具有尊严,会将许多人类和非人类动物一起排除在外。比如,一个先天性严重智力障碍者可能既没有尊严的概念,也无法形成与之相关的心理状态,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否被侮辱,我们就可以不尊重他,欺辱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尊严不是强势者的奖章,而是弱势者的盾牌。尊严不依赖个体的理性能力或语言能力。玛莎•努斯鲍姆认为,即使一个智力障碍者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仍拥有主观体验,能够建立情感联系,参与社会互动,并拥有在自身潜能范围内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尊重其作为一个个体的繁兴(flourishing),而繁兴的生活是有尊严的。努斯鲍姆将其理论框架延伸到非人类动物,认为一切有感受力的动物都是有尊严的,动物个体的繁兴应当得到尊重。然而,当一个动物被关在养殖场的笼子里无法转身,生活在痛苦与恐惧中,无法展现自然天性时,其尊严未得到承认,完全被用作一个物品。在努斯鲍姆看来,尊严应基于个体的繁兴及其脆弱性,而不是被人类自视为优越的理性能力。汤姆•雷根认为,那些作为“生活主体”的动物拥有自己的偏好,拥有自己想过的生活,具有自主性和固有价值,因此应当得到人类尊重。
然而,将尊严扩展到动物,引发了“贬值”的担忧。反对者担心这会稀释尊严概念,使其无法有效保护人类弱势群体,如智力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汉语词典》中,“尊严”被定义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这一定义并未明确限定其适用的具体范围。
B.康德认为尊严只属于人类,动物因缺乏理性而不具备尊严,但其反对虐待动物的立场与这一观点并不矛盾。
C.玛莎•努斯鲍姆认为,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个体都有主观体验,能参与社会生活,有成长与发展需求,因而都拥有尊严。
D.洛丽•马里诺认为,施害者剥夺他者的尊严也会丧失自身尊严,道德行动者的尊严不仅源于自身能力,还在于尊重他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通过“人类被当作牛马驱使是侮辱尊严”,引发人们对“牛马被当作工具是否侵犯尊严”的思考,进而引起对动物尊严问题的关注。
B.文中以“狼群互助”“动物感受痛苦”为例论证“动物虽不使用某些概念,却能表现出相关行为或状态”的观点,进而直接证明动物拥有尊严。
C.作者引用玛莎•努斯鲍姆的“繁兴”理论,是为了证明动物与人类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应享有相同的权利保障。
D.文章提及“反对者担心动物尊严会稀释人类尊严”,这一论述的目的是否定反对者的观点,强调动物尊严的优先性。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某动物园为吸引游客,强制大猩猩进行钻火圈、骑自行车等表演训练,引发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抗议,他们认为这严重践踏了大猩猩的尊严。在他们看来,大猩猩虽然没有__①__,但它们具有自我意识,能感知不公与痛苦。动物园的做法,剥夺了它们自由运动的权利,忽视了它们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完全违背了 __②__这一“尊严基础”。更何况,大猩猩拥有自己的偏好和想过的生活,具有 __③__,动物园将其视作没有情感与价值的工具,显然是对尊严的无视。
4.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论证“动物是拥有尊严的”这一观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卢梭在《怜悯是人的天性》中提出,怜悯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使人能感知他人痛苦并产生同情。请结合本文中“动物是拥有尊严的”的观点,分析人类的怜悯心与尊重动物尊严之间的关系。(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黄河东流去 (节选)【注】
李 凖
道光二十三,黄水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锦家滩。
——黄河民歌
晌午以后,赤杨岗村子里只流进了二三寸深的黄泥水。人们看着脚下像箭一样乱跑的水流有些害怕,后来看着水没有多大劲,就又大意起来。
到了黄昏时候,天空中忽然出现了奇异的景象。天忽然黄了!它不像晚霞夕照,也不像落日余晖,却像是一层几十丈高的黄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