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 资源简介:
约12920字。
第一单元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2024安徽合肥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积累了非常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续传承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经典性成果,非常突出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生成路径和文艺意识形态论的阐释路线。首先,这篇讲话的结论部分开篇就强调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如果我们按照教科书,找到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的定义,然后按照它们来规定今天文艺运动的方针,来评判今天所发生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他在这里显然不是说不需要研究文学艺术的定义和艺术规律,而是说在当前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应当首先着力回答和解决文艺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这篇讲话中所提出讨论的一系列文艺问题,如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文艺方向问题、学习问题等,无一不是当时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当中的突出问题。其次,这篇讲话贯串始终的核心文艺观念,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意识形态论观念,讲话明确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因此,革命文艺或人民文艺就应当为人民大众服务,在推动社会革命、人民解放和历史前进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正是文艺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的根本特性与价值功能。
(摘编自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生成路径与阐释路线》)
材料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后,邓小平谈到,“文艺界刚开了文代会,我们讲,对写什么,怎么写,不要横加干涉,这就加重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双百”方针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工作指导方针。“三不主义”是指“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方针。“我们要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成果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它能为我们提供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B.材料一认为,毛泽东所说的“不是从定义出发”,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对定义的研究,而是不将其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C.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提出了“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对文艺工作者充分信任,并且热情支持其创作。
D.材料二指出,新时代人民文艺创作应该题材无禁区,创作者写什么、怎么写全凭个人选择,文艺评论不可作褒贬评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面当时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需讨论的文艺问题。
B.不对文艺横加干涉,既有利于保护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精神,又加强了他们自身的责任意识。
C.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发展繁荣的良好环境,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D.现代化社会科技日趋发达,这促使功利主义影响愈加严重,我们必须坚持文学艺术实践以对抗其负面影响。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结构,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意识形态论观念的问题。
B.材料二第1段引述邓小平的话,指明了中共领导人所坚守的文艺工作指导原则。
C.材料一运用引证法,既有针对性地表达了作者的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三个由“让”领起的句子构成排比,强调了文艺审美的终极目标。
4.请简析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融盐入水”“润物细无声”的作用。(4分)
5.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民文艺与人民的关系?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2024湖南衡阳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茶 道
侯发山
我到报社上班没几天,就接到一个任务,下乡采访茶农老贵。领导说,老贵种植茶叶的面积跟其他茶农差不多,多年来,生意一直占据当地首位,肯定有异于常人之处。领导之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我,除了给我锻炼的机会,还因为我喜好喝茶,而且懂茶。
我藏起记者的身份,扮作一个采购茶叶的游客进山了。一进入黄山北麓,我凭着喝茶人独特的嗅觉,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茶香。“太平猴魁”的主产区在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一带。不喜喝茶的读者或许对“太平猴魁”有点陌生,我在此普及一下,“太平猴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