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680字。
高一年级月考试题(语文)
测试时长: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算法”,原指人类解决特定问题的数理路径,今天已成为网络世界内部规则的代名词。一台“计算机以什么方式、什么步骤执行任务,正是依赖算法支配。一些技术人士曾提出,“算法没有价值观”,但现实证明,算法的设计或许可以在逻辑层面做到完美,可一旦缺少了正确价值观的导航,就会沦为作恶工具。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流量至上、利益至上被许多平台奉为圭臬,在这一价值观的主导下,算法频频作乱。有的过度采集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大量获取用户隐私;有的明码标价宰客,差别对待新老用户,“千人千价”坑你没商量;有的炒作这榜那榜,鼓动饭圈互撕、网友对骂,热搜一片无聊狗血;还有的打造“信息茧房”,隐蔽而高效的“议程设置”,无节制地投其所好,使得公众视野思维愈发偏狭……不夸张地说,一些平台设定算法的目标就是“留住用户的每一秒”,即使是迎合人性弱点、恶俗趣味,也在所不惜。正因如此,不少人将新一代网络信息平台的崛起形容为“电线杆式的低俗生意,裹上了算法的外衣”,话虽刺耳,却点出了症结所在。
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种现实,即进入互联网3.0时代后,当代人的生活运行建立在了各种应用之上。隐含在各种网络服务中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每天阅读哪些新闻,购买什么商品,经过哪条街道,光顾哪家餐厅。算法通过掌握人们接受、传播信息的渠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的理解与认知,长此以往,将进一步影响社会舆论、形塑主流文化。也就是说,算法已开始脱离了工具范畴,逐渐演化成了一种引导、影响乃至支配人类社会的权力。未来学家马克•古德曼曾预警:“如果你控制了代码,就可以控制整个世界。”
打击算法“作恶”,不仅是维护公众权益的必要之举,也是守护社会安全的战略部署。但客观而言,破题算法治理难度不小。推荐算法直接关乎用户活跃度、留存率,平台“内部严抓”明显动力不足。更何况,不同于商品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带来的直观感受,算法技术专业性、不透明性强,“黑箱”普遍存在。即便将算法代码“置于阳光下”,算法本身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很难条条句句得以检验和解释。为此,有关方面曾尝试揭开技术面纱,对算法做到全方位、嵌入式监管。
从已经普及的5G技术,到无处不在的算法应用,再到愈发成熟的人工智能,面对现代科技的集中爆发,有人曾预言,在可预见的未来,每一年都将是技术元年。技术更迭永远没有尽头,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迷信技术,如何守住“技术向善”的底线是每个时代的必答题。尤其对已经走向下半场的互联网而言,更应放弃粗放式连接,向着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强调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说到底,技术不等于一切,人才是万物的尺度,只有让技术创新回归“人本位”,科技才能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温暖万家灯火。
(摘编自高源《算法向善应成为数字未来的发展共识》)
材料二:
随着算法在社会生活中的深入应用,其双重属性日益凸显——既映射着人类的智慧与善良,亦潜藏着因设计偏差或应用不当而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因此,我们应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对算法的审视和反思,发挥算法的积极作用,促进“算法向上向善”。
头部平台在算法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头部平台在算法应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算法已开始脱离了工具范畴,从解决特定问题的数理路径演变为网络世界内部规则的代名词。
B. 算法掌握人们接受、传播信息的渠道,因而影响人们对社会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形塑主流文化。
C. 目前现代科技正处于集中爆发期,未来技术的更迭还会继续,人类可以依赖科技解决所有问题。
D. 算法是应对信息超载的高效率筛选机制,能精准地实现“信息找人”,降低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成本。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算法技术内部监督动力不足、技术专业性壁垒高、不透明性强等问题是算法作恶的主要原因。
B. 技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只有让技术创新回归“人本位”,注重用户体验,科技才会更有意义。
C. 利用算法过度采集信息,明码标价宰客,打造“信息茧房”“议程设置”……这些做法会造成公众视野思维偏狭。
D. 算法通过信息匹配,实现了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转变,证明其已完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算法“向善”的一项是( )
A. 在社交平台搜索同一关键词,不同用户可能看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B. 不同用户使用网约车平台,即使行程相同,价格也有差异。
C. 短视频平台不断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娱乐内容,满足客户心理需求。
D. 导航软件根据实时路况,为用户规划最优出行路线。
4. 如何实现“算法向上向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刘女士是某酒店白金卡客户,在某平台通过手机软件预订房间价格每晚近800元,而同时段其他客人预订同样房型只要600元,请用材料中的观点评析这一现象。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深入探讨了算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双重属性及其影响。材料一指出算法已从工具演变为一种权力,强调了算法“作恶”的现象及其对社会舆论和文化形塑的深远影响,呼吁技术向善。材料二则聚焦算法的积极作用,提出算法透明化的重要性,强调头部平台在算法治理中的示范作用。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人类可以依赖它解决所有问题”错误,根据材料一“技术更迭永远没有尽头,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迷信技术”可知,人类不能依赖科技解决所有问题,选项没有依据。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