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980字。
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轮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劝,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状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宇宙尽头的第一道墙
我们的可见宇宙有多大?如果你向着自己能够看到的方向直线飞行,直到尽头,会遇到什么?它有没有尽头?你信心满满地随便挑了个方向,开始飞向你的目标。当你开始飞离你家园所在的银河系,你马上就意识到原来银河系属于一个由五十四个不同星系通过引力相互纠缠而构成的一个小小星系卧。科学家把这个星系群命名为“本星系群”。它的区域覆盖了宽度大约八百四十万光年的球状区域。银河系是其中第二大的成员,大王是仙女座星系。再外边就是另一个星系群的地盘了,有一些星系群可以有多达好几百个星系。这些巨大的星系集合,比我们的星系群大许多,被称为“星系团”。再往前去,你遇到了巨大的星系团,被称为“超星系团”,它们含有几万个由无数恒星构成的闪亮旋涡或桃圈状圆盘,互相以引力束缚延伸到整个时空。
这些超星系团是一种大得无法想象的结构。你已飞离了一切你熟悉的东西,从一个不同的尺度观察宇宙,你意识到,要比较这些结构,你需要再次缩小你的比例尺。你睁大自己意识里的双眼,回过身去,环顾四周,从所有可能的角度收集一切可以收集到的光线,寻找这一切的尽头。你无决区分上面和下面,左边和右边也没什么不同,现在你已离地球超过十亿光年,几万亿的闪光星系散布在一个难以置信的广袤黑暗之中。在你周围,远远近近,星系、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被更大的空间分隔,那些空间甚至比你至今已经走过的所有距离都大。银河系只是所有这些小点中的普通一个。
你现在所见到的一切,你所经过的一切,都是人湨对于宇宙的想象,因此,这种巨大必然有着界限,至少受到了人类大脑的限制。你以扛喜的宇宙舞姿拥抱这次太空之旅,继续好奇;宇宙的尺度还能比这更大吗?你虚拟的心脏因这再次升起的好奇心而激动,迫不及待地间的飞过亿万个星系。此起彼伏,星系们在你眼前碰撞,恒星们爆炸成为“超新星”,在一眨眼间亮度超过了它数十亿的兄弟恒星。在整个宇宙里,一切东西都绕着另一些东西旋转,你幸运地目睹这自然却又是规模惊人的美丽演出。一路向前,无暇回头,你已距离地球一百亿光年。你的意识接着向前方更远的地方飞去。你已经到了离地球一百一十亿光年处。一百二十亿。一百三十亿光年之外。还在飞。周围的星系变得不那么密集了,而构成它们的恒星好像更大一些。这令你吃惊。你看到有些恒星比今天的银河系恒星的平均大小大了几百倍,你放慢速度,接着前进,面前闪亮光源的数目明显变少了,当你到达离地球大约一百三十五亿光年的地方时,前面几乎已经没有光了。你停了下来,宇宙是不是真的有冬头?你好奇自己是不是可以以地球为原点将宇宙的比例尺一直缩小下去,永远能够看到更远处的星系。
因为你所游历的是我们从地球上观察到的宇宙,让我这么说吧,我们的望远镜给了我们限制。有一种极限,限制着我们通过光线所能够、将会和可能看到的东西。你的意识还没到达这个限度,但已经很接近了。现在,它已经到了一个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很遥远的地方,在那里,第一颗恒星都还没有诞生。因为这个原因,你所穿过的地点与时代被称为“宇宙黑暗世纪”。我们所看到从那里发出的光都已经在宇宙中走了一百三十五亿年。就是在那个时期,大概持续了八亿年,第一颗恒星开始将氢与氨这些小原子聚合成后来构成我们以及其他行星和恒星的重原子。这些是第一代恒星。而我们的太阳则是第二或第三代恒星。你还在向前飞,期待着黑暗将占据一切,突然,你来到了一个光穿不过的地方。这是一道时间与空间的墙。在这道墙后,宇宙并不是黑暗,而是不透明。你停在这道墙前,仲出你虚拟的手,轻柔地感触墙后的世界。你所触到的似乎是一种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如此密集,你忽然明白为什么光线无法透过,就像是在墙里点了一个火炬,虽然光线就在里面,但它被束缚其中,没有运动的自由。
你所到达的地方不是你想象力的产物,而是我们的望远镜所能看到的最远处。就是在这个空间与时间,我们的宇宙变得透明。更远的地方,更早的时间所发出的光不可能以直线到达地球。比这更远地方传来的光线无法被我们任何一台望远镜捕捉到。理论物理学家们花了好几十年才了解这一点。他们想出了一个聪明的想法解释它,这个想法就是“大爆炸理论”。现在,你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也就是你已到了我们可见宇宙的尽头。我们的望远镜已经探测到并且绘出了这道墙。这个尽头,这道光线无法透过的墙被称为“临界最后散射面”。
你知道,不管你的意识朝着哪个方向开始你的旅程,最后都会碰到那道墙。这听起来就像是在一个大得超过任何人想象的尺度上,有一个圆球,地球就处在这个圆球的中心,这个球体的表面就是那道墧。球体之内就是可能被人类接触的可见宇宙的全部。
如果临界最后散射面包围着地球,那地球就一定是那道墙所包围的球体的中心。一切都合乎逻辑。那么,地球就真的位于它可见宇宙的中心。震惊之下,你难以相信自己,你摇摇头,喃喃地说这完全不可能。但是,你清晰地记得自己所见到的一切,突然,你希望自己可以再次回到上面仔细看一次。很快,你就会再看一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作为预告,让我先透露那个你所见到的墙,那个临界最后散射面,还不是故事的大结局。在它之外,至少还有两道墙。第一道被称为大爆炸本身,第二道藏着造成大爆炸的原因。
(摘编自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极简宇宙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你”的飞行路径依次是星系团、银河系、超星系团,然后才飞向更广阔的宇宙空间。
B.第一代恒星诞生于宇宙黑暗世纪,其变化过程产生的重原子与后续天体的形成无关。
C.临界最后散射面是人类望远镜所能观测到的可见宇宙的边界,它背后的宇宙是不透明的。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的结论看似令人震惊,却是基于观测证据进行逻辑推导的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无法永远看到更远处的星系,以地球为原点观察宇宙的比例尺也不用无限缩小。
B.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距离受限于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能观测到的距离会扩大。
C.物理学家用“大爆炸理论”解释超出一定距离与时间的光无法被望远镜捕捉的现象。
D.在“临界最后散射面”这堵墙之外,还有大爆炸事件本身及爆炸的原因“两道墙”。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识里的双眼”“虚拟的心脏”“虚拟的手”等短语,增强代入感和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情境中。
B.文章使用列数字的方式旨在让抽象宏大的宇宙概念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宇宙的空间尺度可感,让读者对其大小有清晰认知。
C.“就像是在墙里点了一个火炬”通过打比方形象说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墙与光线的关系,引人思索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之局限。
D.文章交替运用人称“你”“我们”,既带领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又能使读者意识到自己是探索宇宙人类群体中的一员。
4.文章开篇使用了三个问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文章结尾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巨像
聂绀弩
朝晖透过清晨的薄雾,斜射在我的头上、脸上和周身。我站在一个悬崖的边沿,面前的大地像被一刀削去了似的没有了。脚下是咆哮着的流泉,从那峭壁上横斜地伸出野草、杂树和丛竹,它们带着晶莹的露珠在晨风里徜徉。从野草、杂树和丛竹的掩映中,流泉送来破碎的银色的水光,和朝晖的黄金的光,和草树的碧玉的光,错杂,交织,像狡黠的少女用诚言和谎语织成的情话扰乱你的心曲一样地炫耀着眼睛。
三三五五的村落,隐蔽在葱茏树荫里;低矮的屋顶冒出缕缕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