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9200字。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五大题,满分120分。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同学们按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班级拟开展“花开中国 锦绣崤函”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 第三十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期间,小组成员想在班级宣传栏里策划推出“花开中国锦绣崤函”系列报道,他们搜集到了以下文字资料,其中有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xiáng地之一的三门峡,7000年前仰韶先民以彩陶纹样镌刻文明密码,7000年后的今天,这片热土正以创新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在“四季有花、处处飞花”的生态盛景中,三门峡以“根脉传承、时代绽放”为精神内核,以“花”为文化纽带,串联历史经纬与时代脉bó,围绕历史文脉、生态屏障、产业动能、文明基因、文旅融合、民生福祉六大维度,解码三门峡这座城市的传承密码与创新基因。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请根据拼音,工整写出相应的汉字。
(2)祥 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镌刻,juān kè,意思是雕刻,把铭文等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绽放,zhàn fàng,意思是(花朵)开放,也可比喻像花朵开放一样呈现出绚丽的状态。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发祥地,fā xiáng dì,意思是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
脉搏,mài bó,意思是动脉的搏动,健康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70-80次,通常指潜在的感情、意见或动向。
2. 为弘扬家乡文化,班级黄河文化旅游节宣传组拟引用古诗文名句完善宣传文案。请补全下列空缺的诗句,并确保其内涵与主题对应。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家乡历史长河中代代传承的坚韧精神。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家乡人民在发展进程中,即使面临困境也不要气馁,坚信会迎来新的转机。龚自珍于《己亥杂诗》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落花自喻,深情呼吁要以无私奉献之心,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呈现的交往对象,凸显家乡文人在简朴环境中坚守精神高地的追求。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莲喻人,精妙象征着家乡文化中清廉自守、质朴纯粹的品质。
3. 以下是小组成员搜集的关于“仰韶文化与春晚设计”材料片段,请选出语段逻辑最连贯的一项( )
2023年央视春晚,一朵源自仰韶文化的“花朵”惊艳绽放,向世界诠释中华文明基因。
①演播室穹顶盛放的创意花瓣纹,由四瓣花结构演化重构而成,既根植于仰韶文化鼎盛时期庙底沟彩陶的典型纹饰,又是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新表达。
②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彩陶上的花卉图案可能是华族(华夏民族)得名的由来,古汉语中“花”“华”同音,“华”本义即为“花”。
③2023年央视春晚视觉总监费俊表示,仰韶文化与“满庭芳”词牌的结合,是年俗美学与人文美学的融合,展现了“中华大家庭尽展芳华”的主题气象。
④通过AR、VR技术将传统文化活化,“花瓣纹”成为仰韶文化的最美象征,仰韶文化也因此被称为彩陶文化。
⑤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一设计以文化符号诠释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A. ①④②③⑤ B. ①②④③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②①④③⑤
4. 下面是宣传小组为“花开中国 锦绣崤函”系列报道写的一段话,最后一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今年“五一”假期,改造升级后的仰韶文化博物馆游人如织。步入这座“从黄土里长出的博物馆”,仿佛瞬间穿越古今时空之门,进入仰韶先民的世界。彩陶盆、彩陶双连壶、花瓣纹彩陶盆……一件件文物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以生动鲜活的方式与公众跨时空对话,人们仿佛看到他们的生活场景和声音。
5. 班级想更好地宣传“灿烂历史之花——花开中国的文化根脉”,请你从以下词语中任选两个,创作一副对联(宽对)。
备选词语:黄土、彩陶、农桑、制陶、科技、古今、芳华
示例:彩陶映古今 科技绽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