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教案
- 资源简介:
约6390字。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教案
一、教学目标
明确本课的核心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 “奠基、挚友、抉择、毅力、精湛、里程碑、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功不可没” 等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含义,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词语造句。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和结构层次,理解文章围绕南仁东所写的典型事例,把握人物通讯的特点。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分析文中南仁东的形象特征。
理解文中议论和抒情语句的含义及作用,体会作者对南仁东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圈点勾画、小组讨论等方式,梳理文章内容,探究南仁东形象的塑造方法。
运用对比阅读法,将《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与其他描写科学家事迹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在选材、表达方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参与 “给南仁东先生的三行致敬语” 创作活动,结合文本内容,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表达对南仁东的敬意,提升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所写的南仁东的事例及体现的精神品质,构建对文本的整体认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南仁东执着追求、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等优秀品质,体会科学精神的伟大,培养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理解南仁东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情怀,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担当意识。
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严谨求实、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现状设计教学
(一)已有知识基础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记叙文阅读能力,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通过新闻、纪录片等了解过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对科学精神有初步的认识,这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在语言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进行较深入的文本分析。
(二)潜在学习困难
由于 “中国天眼” 涉及专业的天文知识,学生对相关科技背景了解有限,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南仁东工作的难度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