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350字。
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将四个微电极阵列植入渐冻症患者卡西•哈雷尔的大脑运动皮层,这个曾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丧失语言功能的患者,在脑机接口系统启动后4分钟内实现每分钟78个单词的意念文字输出,字符识别准确率达97.3%。这种突破不仅刷新了神经信号解码速度纪录,更标志着脑机接口BCD从实验室理论研究向临床治疗的关键跨越。
在医疗康复领域,脑机接口展现革命性精准干预潜力。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团队开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通过枕叶视觉皮层电极植入,使3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成功通过脑电信号控制气动手套完成自主饮水,抓握操作平均准确率达92.5%。上海瑞金医院对2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实施的深部脑刺激治疗,通过实时监测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神经活动并进行闭环调控,8周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幅度超58%。成都芯脑科技研发的柔性非侵入式脑电系统,已为2000余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其Quick—20r设备通过前额叶α波频段监测,实现83.7%的社交情绪响应识别率,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子刊。
多模态神经信号融合技术成为突破关键。熵基科技推出的“脑电—眼电—肌电”三模态设备,通过小波变换算法消除运动伪影,将传统单模态脑机接口的误码率从22%降至6.8%。汉威科技的柔性触觉传感器阵列,在癫痫患者颅内脑电监测中实现毫秒级痫样放电定位,该技术已应用于智能床具的惊厥预警系统。这些创新推动脑机接口与智能家居跨界融合——搭载脑电监测的智能沙发,可通过枕叶θ波分析用户疲劳程度并自动调节坐姿支撑。
脑机接口产业化呈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球产业联盟报告显示,工业安全领域的便携式脑电设备可对91.2%的疲劳驾驶状态提前20秒预警;高场强磁共振兼容的脑起搏器使帕金森患者震颤控制有效率提升至89%。商业布局方面,科大讯飞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推出脑控智能办公系统,实现每分钟45个汉字的意念输入;盈趣科技的头戴式监测仪获FDA认证,在北美用于睡眠质量评估,佩戴舒适度评分达4.8分。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Neuralink的侵入式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实现脑电操控无人机;博睿康科技的干电极脑电帽将信号采集准备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推动消费级市场渗透率突破12%。
神经科学与工程学的交叉正在重构认知边界。NBA应用非侵入式设备对球员进行专注力训练,数据显示受试球员三分球命中率提升17%。未来学家预测,普通人可能通过脑机接口将互联网作为“外置大脑”。正如斯坦福大学专家所言:“我们不仅解读大脑指令,更在构建人机共生语言。”但技术狂飙背后,伦理与法律规制的滞后性日益凸显。
(摘编自宋喜群《脑机接口:从实验室到共生未来的技术跨越》)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全球神经技术伦理白皮书》警示:当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融合,人类精神世界面临技术入侵。2024年上海浦东纵火案中,警方通过FMRI监测嫌疑人脑区血氧变化,发现其对火灾场景图片的杏仁核激活强度异常并锁定嫌疑,但庭审中辩方以“神经信号不具备《刑事诉讼法》要求的客观物质性”为由,成功申请排除证据,这是我国首例脑机接口证据能力争议案件。深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州大学的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微电极阵列实现渐冻症患者意念文字输出,字符识别准确率超97%。
B. 成都芯脑科技的非侵入式设备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表现突出,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公开发表。
C. 上海纵火案中,脑电波数据未被法院采信,因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客观性的要求。
D. 我国已建立“脑机接口伦理审查委员会”,落实“技术应用白名单”制度以防范伦理风险。
2.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以卡西•哈雷尔案例为引,论证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领域的普适性应用。
B. 材料二引用联合国白皮书,意在强调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技术必然性。
C. 两则材料均通过实证路径,结合数据或理论分析,论证技术发展与伦理规制的现实矛盾。
D. 材料二以深圳中院判决为例,证明脑电波数据可作为司法定罪关键证据但存伦理争议。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模态神经信号融合技术降低了脑机接口误码率,推动医疗与智能家居跨界应用。
B. 消费级脑电头环的用户协议常忽视数据使用条款,可能导致用户精神隐私受侵害。
C. 深圳中院审理的故意伤害案中,被告潜意识中的暴力幻想数据被法庭采纳为定罪证据。
D.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要求法律体系构建符合神经技术特征的证据采信新规则。
4. 两则材料的论证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某科技公司计划开发医疗辅助型脑机接口头环,用于帮助抑郁症患者监测情绪波动并向医生传输数据。请结合材料,为该公司提出三条具体的风险防控建议,并说明理由。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现状与伦理困境。材料一聚焦技术进步,通过医疗康复、产业应用等案例,展示脑机接口在语言输出、运动控制、抑郁症治疗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强调其从实验室向临床和消费市场的快速转化。材料二则转向伦理与法律挑战,结合司法案例揭示神经信号采集引发的隐私权争议、证据资格难题及全球治理差异,指出技术狂飙下伦理规制的滞后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我国已建立‘脑机接口伦理审查委员会’……”错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我国在《‘十四五’脑科学规划》中提出建立‘脑机接口伦理审查委员会’,推行‘技术应用白名单’制度”可知,目前只是提出建议,并没有建立、推行。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天日落
汤世杰
有一天,我在江边目睹了一次大江日落,突然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古老诗句,有所悟、也有所思……
我面前的那段长江,既不是群山峻岭间东奔西突的金沙江,也不是茫茫无际江海连天阔的扬子江,而是刚刚冲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狂泻而下的长江。“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小城对岸,一溜青山逶迤而去,其中有被外国旅行家称作“长江金字塔”的磨基山。可惜我对打小熟悉的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