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780字。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请你根据对所学诗文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ㅤㅤ通过古诗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跟随柳宗元,我们发现了潭中游鱼“俶尔远逝,①______”的灵动;跟随孟浩然,我们漫步洞庭湖畔,欣赏到了“②______,③______”雄伟壮观的胜景;面对友人的离别,王勃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发出了“④______,⑤______”的慨叹,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在《式微》里,我们充分体会到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恨:“微君之躬,⑥______?”在《子衿》里,我们感受到独自徘徊城头的女子对心上人的思恋:“挑兮达兮,⑦______。”《关雎》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⑧______,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开展“漫步古诗苑”活动后,每班都制作了诗集,请你仿照画线句的句式,为此活动补写寄语。
读诗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还能深化对人性与文化的理解。读《观沧海》,我读懂了大海的浩瀚与壮阔,读懂了曹操的雄心与抱负;读《关雎》,我读懂了爱情的纯真与美好,读懂了君子的执着与追求;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和”字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最初字形写为从龠禾声的“龢”字。《说文解字》解释说:“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也就是说,①“和”的本义是从三孔定音编管内吹奏出来的标准乐曲,用以调和各种音响。可见,②“和”字原本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后来才逐步引申到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协调统一关系。
“和”的思想可谓 yuán yuǎn liú cháng,最早可以zhuī sù到上古尧舜时期,后来又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和”的理想境界。“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zhuīsù
(2) 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
【维系】wéixì①<动>维持和联系。②<动>牵绊。③<动>保持不使涣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甲】“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______)
【乙】看到他以粗粮维系生活,我的眼泪不由地流下来。(______)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画线句①中“吹奏”“标准”“音响”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名词。
B.“古代乐器”“中国文化”“理想境界”三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C.画线句②中,“古代乐器发出的”在句子中作定语,“‘和’字”是主语。
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逗号。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ㅤㅤ在“科技之美”活动中,东东带领大家寻找科技改变生活的实例,体会科技助力发展、惠及民生的魅力。
【材料一】
航天育种助力粮食生产
ㅤㅤ①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