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2025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380字。
四川省泸州市2025年中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余各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颓唐(tuí ) 记载(zài) 悲天悯人(mǐn)
B.惊讶(yà) 澎湃(péng) 锐不可当(dāng)
C.侍弄(sì) 意蕴(yùn) 不知所措(cuò)
D.掂量(diān) 漩涡(xuán) 大相径庭(jì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感概 屏障 长途跋涉
B.缅怀 贸然 油光可见
C.剪影 消毁 不修边帽
D.闲暇 景仰 自吹自擂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个问题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在对老师的话仔细琢磨之后,他不禁恍然大悟。
B.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C.要重视积累语言,否则,说话和写作会出现用词言不及义、表意不准的现象。
D.春暖花开时,和家人去乡野漫步,那广阔的原野和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加强红色教育,学校团委开展了看红色电影、讲革命故事、写主题征文、办手抄报等一系列的活动。
B.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其带来的便利和风险,切忌不要过分依赖。
C.科技在环保领域作用巨大,运用新技术,能更高效地治理、预防、监测环境污染,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D.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我们当代中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人生价值理想的重要条件之一。
5.我市某初中学校组织“传承优良家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相关任务。(6分)
(1)2025年2月,中国青年报社对2667名青年进行了有关家风的问卷调查,九年级一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以下的统计表,请参照表2在表1的横线处补写表头,并根据表1、表2各探究出一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3分)
表1: 表2:优良家风的传承途径
内容 比例(%) 内容 比例(%
(2)学校对全校学生调查发现,同学们家里有“孝亲敬老”“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优良家风,请你从中选择一种或另行补充,以“ 的家风助我成长”开头
写一段话,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3分)
二、古诗文阅读(27分
(一)名句记诵(6分)
6.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1) ,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旅游途中,无边无际的沙漠和渺无尽头的黄河映人眼帘,顿见王维〈使至塞上)“ , ”的奇美壮丽景象。
(4)在毕业留言中寄语同学坚守气节、不改变志向,可引用((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
(二)古诗赏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构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自古”和“逢”,点出“悲秋”这一传统看法时代久远、观点固化。
B.第二句紧承首句,道出了诗人“秋日胜春朝”与众不同的见解,态度鲜明。
C.第三句描绘一排鹤推开云层扶摇直上的明丽秋景,诗人悲秋的情绪一扫而空。
D.尾句“诗情”被“晴空一鹤”的景象激发,并被引向蓝天,展现开阔视野。
8.同为刘禹锡的诗歌,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了什么相同的表现手法?
请赏析其效果。(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