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260字。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阿Q正传》的精髓就在对“阿Q相”的有力的揭发。
事实上失败或屈服的时候,便有“精神上的胜利”聊自安慰,于是“反败为胜”,睡觉也酣甜了。
阿Q的名言,所谓“被儿子打”,所谓“我的祖宗比你强”,就是他“精神胜利”的哲学。
赵太爷或赵秀才的大棍子打来时,照例是不敢抵抗;假洋人的小手杖打来时,也是无抵抗;但在阿Q视为平辈或低一辈的王胡小D之类像朋友似的走近阿Q的时候,阿Q便要拿身份,甚至想建立他的威权了,虽然结果常常只有“精神的胜利”,可是阿Q的“壮志”永远不会消沉。
这便是所谓“阿Q相”,也就是身受数千年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嫡传教育的中华国民的普遍相!
《阿Q正传》出世以后,“阿Q相”很受人讥笑了;但是讥笑尽管讥笑,“阿Q相”仍然流露在芸芸大千的社会现象中。特别在九一八国难以后,“阿Q相”的“精神胜利”和“不抵抗”总算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但“阿Q相”又不能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因为同是黄脸孔的中国人——东北义勇军过去一年来都在浴血苦战!这原因大概就是那些投身义勇军的东北老百姓没有受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嫡传的心法。
这一点上,“阿Q相”的别名也就可以称为“圣贤相”或“大人相”。
(摘编自茅盾《阿Q相》)
材料二:1951年,冯雪峰发表《论〈阿Q正传〉》,文章从鲁迅是政论家,是战斗的启蒙主义者的认定出发,对阿Q的精神反思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阿Q主要是一个思想性的典型,是阿Q主义或阿Q精神的寄植者,这是一个集合体,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集合着各阶级的各色各样的阿Q主义,也就是鲁迅自己在前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的体现者”。
这就是著名的“思想性典型说”与“精神寄植说”。观点一提出,立即遭到驳难,但随之另一种庸俗的阶级论观点泛滥了。《用土改医治阿Q》之类的文章牵强附会地把阿Q与现实挂起钩来,纷纷给阿Q划定阶级成分,主要根据是阿Q说过“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为了纠正阿Q典型研究的错误倾向,何其芳发表著名论文《论阿Q》。文章以文学名著中的诸葛亮、堂吉诃德等不朽典型为例证,说明某些性格上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盾认为,对“阿Q相”的有力揭发,是《阿Q正传》的精髓,“阿Q相”是中华国民的普遍相。
B.冯雪峰认为,阿Q是“国民劣根性”的体现者,是一个集合体,他身上有各阶级、各色人的缩影。
C.《用土改医治阿Q》之类的文章牵强附会,给阿Q划定阶级成分,这是一种庸俗的阶级论观点的体现。
D.何其芳的《关于〈论阿Q〉——〈文学艺术的春天〉序文的一部分》比《论阿Q》论述更严密,更有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盾评论“精神胜利法”,结合抗日战争的社会背景,指出有些人把“精神胜利”“不抵抗”发挥得淋漓尽致。
B.冯雪峰“思想性典型说”立论的出发点就是鲁迅是政论家、战斗的启蒙主义者,其观点最符合鲁迅创作本意。
C.何其芳发表著名论文《论阿Q》,是为了纠正阿Q典型研究的错误倾向,比如庸俗的阶级论观点的泛滥。
D.敬隐渔翻译《阿Q正传》时,把“序”全部删去,这说明译者可能并不理解“序”对于这部作品的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相关信息,下列对“精神胜利法”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Q“精神上的胜利”,是在事实上失败或屈服的时候的一种自我安慰,可见“精神胜利法”的一个特点是自欺欺人。
B.阿Q面对赵太爷或假洋鬼子不敢抵抗,但面对王胡小D类的却要拿身份,可见欺弱怕强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一个特点。
C.“阿Q相”别名为“圣贤相”或“大人相”,是中国数千年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嫡传教育的结果。
D.“精神上的胜利”的弱点不但在阿Q身上有,就是赵太爷、赵秀才、假洋鬼子等统治者身上也有,且表现得更为丑恶。
4.围绕阿Q这一典型形象,何其芳和李希凡有各自的见解,请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他们的主要观点。
5.学习完《阿Q正传》,老师布置同学们写一篇评论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文学评论。说说两则材料对于你怎样评论典型人物有何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里的蘑菇
【意大利】卡尔维诺
从远方吹进城的风,给城市带来了特别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人才能察觉到。
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里乘电车。
这个马可瓦尔多,有着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