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640字。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7月23日,一个注定永载史册的日子。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正式开启了中国自主探测火星之旅。
我们为什么要探测火星?怎样去探索火星的奥秘?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问”,成为永恒的经典。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华夏祖先就曾提出有关火星的猜想,而后,几乎历代王朝都设有专司天象的官方机构。先秦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长诗,以《天问》提出170多个问题,阐发了对宇宙万物的理性哲思。
翻开人类历史,火星探测共40余次,成功24次,成功概率仅一半多。火星探测之路上挑战重重,即便一粒微小的尘埃都可能对航天器构成巨大考验。然而,人类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天问一号”载入史册:于中国,它是国家航天科技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对火星的深入探索征程;于世界,它意味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知将进一步深化。
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到2021年2月10日被火星引力捕获,再到2021年5月15日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天问一号”奔火的200多天里,人们为它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喝彩。那一刻,我们仿佛和“天问一号”一样,邀游在茫茫的宇宙,不断向前,追寻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托马斯•楚比兴对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表示祝贺。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和全球科学界一起,我期待这次任务将为人类了解这颗红色星球做出重要贡献。”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社交媒体祝贺“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并表示“这是中国在航天科研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俄著名航天新闻评论员利索夫认为,这是中国继完成登月计划后已取得太空强国地位的再次证明。
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太空。如今,中国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也必将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摘编自胡喆《火星探测:新华社记者带你探秘》)
材料二:
虽然,中国已经开展了四次月球探测任务,且全部取得成功,但在探测火星方面,中国还是“后来者”。“天问一号”是传承,传承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科学探索精神,是中国在科学探索上的最新行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华夏祖先在西周就曾提出有关火星的猜想,如屈原《楚辞》中的《天问》长诗提出了很多有关火星的问题,阐发了一些理性哲思。
B.人类曾开展火星探测共40余次,成功概率仅一半多。火星探测面临着挑战,“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改变了火星探测的艰难局面。
C.火星探测器要经历7至8个月的行星际飞行,要避免高速撞击火星表面而坠毁,其搭载的火星车还要应对火星的地形、沙尘暴等。
D.将“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轨道的“长征五号”火箭先后经历了助推器分离、一级发动机分离、整流罩分离、火箭器箭分离等多个阶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6个“首次”,“天问一号”开启了我国对火星的深入探测征程,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
B.材料二举他国火星探测的两个成功案例,从侧面凸显了中国火星探测一次任务实现“绕、落、巡”三大工程目标的挑战巨大和意义重大。
C.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很高,与工作人员在检查与测试上狠下功夫有关,他们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在遇到问题时不气馁。
D.材料一阐述了“天问一号”奔赴火星的过程和取得成功的意义,材料三阐述了如何确保搭载“天问一号”的长征火箭成功发射。
3.下列关于“天问一号”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问一号”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的名称,于2020年7月23日开启了火星之旅。
B.“天问一号”经过200多天的飞行后成功着陆火星,几天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
C.“天问一号”承担着火星探测任务,要实现“绕、落、巡”三大工程目标,面临的挑战是空前巨大的。
D.遭遇发射失利的“长征五号”遥二火箭的故障被排除了,遥二火箭最终顺利托举“天问一号”升空。
4.材料一为什么要列举其他国家有关人士对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上成功着陆的评价?请简要分析。
5.以“天问一号”来命名火星探测器,有什么意义?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窑人
聂鑫森
夏末秋初,将年满一个花甲的史长新,从浙江杭州乘高铁来到地处湘东的醴陵,又打的来到城郊外的沩山镇沩山村,住进一家村民办的小旅店“淘陶居”。
这一住就是二十天。
史长新很喜欢这个店名——“淘”是此地可淘宝、捡瓷;“陶”既是陶瓷之泛指,又是快乐之意。他到这里来,为的就是淘宝捡瓷。当初进村时,目光一扫各式各样的招牌,他就走进了“淘陶居”的店堂。更让他高兴的是,他与鬓发斑白的店主卫焰生,竟然成了一见如故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