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210字。
语文二
2025年5月22日
一(20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回望浩荡奔涌的历史长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谆谆教诲仍在耳畔回响,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誓言依然气冲斗牛。在这片哺育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先民们以qiè而不舍的韧劲开垦荒原。站在历史交汇处,我们既要名记先辈探索的艰辛,更要以炽热的赤子之心守护山河。当稻穗在风中摇曳生姿,当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当 (凝聚 聚集)起建设家国的磅礴力量,让青春在时代的征途上绽放绚丽华章。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qiè______而不舍 绽放( )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______改为______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______
【答案】(1) (2) ①. 锲 ②. zhàn
(3) ①. 名 ②. 铭
(4)凝聚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注意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笔画要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要注意“荡、曳、姿”等易错字。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雕刻一件东西一直不放弃,文中指先民们以坚持不放弃的韧性开垦荒原。
(2)绽放:zhàn fàng,(花朵)开放,文中指让青春在时代征途上如花朵般热烈开放、展现光彩。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名记——铭记:míng jì,意思为深深地记在心里,文中指要牢牢记住先辈探索的艰辛。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凝聚:指聚集、积聚,常用于抽象事物,如力量、精神等。
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多用于具体的人或物。
根据文段“建设家国的磅礴力量”可知,此处强调抽象力量的积聚,应选用凝聚。
2. 学校将举行“强国有我·科技同行”活动,请你和小淮、小安共同参与组织。
(1)【科技活动我宣传】①小淮打算用一副对联来布置会场,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青春无悔使命在
下联:________
(2)【科技前沿我来说】②科研攻关中需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更需要新时代弄潮儿们创新的思索。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拟写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3)【创新未来我思考】③请描述漫画,并谈谈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案】(1)示例:强国有我科技行
(2)大家好,我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科技强国,新时代少年共筑中国梦。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举行“强国有我·科技同行”活动,下面我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3)示例:一个学生上在桌子上睡觉休息,利用AI帮助完成日常作业。讽刺了中小学生利用AI搜索代替完成作业的现象,不合理的使用让学生形成依赖,弱化独立思考能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注意上下联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词性相对,仄起平收。“青春”是名词,在下联需用名词对应,比如“科技”;“无悔”是偏正结构,下联对应词结构要一致,像“创新”;“使命在”是主谓结构,下联也要主谓结构,如“梦想兴”。平仄上虽未严格要求,但整体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上联相匹配,体现科技活动主题。
示例下联:科技创新梦想兴。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开场白。开场白要包含称呼问候语,点明活动主题“强国有我·科技同行”,阐述活动背景或意义,如强调科技对强国的重要性,科研中执着与创新的价值等,最后自然引出活动开始。
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当今时代,科技是强国之基。科研攻关的征程,恰似一场艰难的战役,“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是我们的勇气,而创新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强国有我·科技同行”活动中,我们将一同探索科技前沿,感受创新魅力。现在,我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描述漫画需按一定顺序,比如从整体到局部。画面中,一个孩子在桌前写日常作业,头上戴着类似“AI”标识的头盔,孩子呈困倦状态,脑袋旁有“日常作业”气泡。寓意分析方面,漫画反映出当下学生日常作业场景中过度依赖AI的现象。可能暗示在学习中过度借助AI工具,虽可能一时轻松,但可能抑制自身思考与创新能力发展,如同在看似便捷中陷入“困倦”、失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活力。
示例:描述:画面中,一个孩子坐在桌前写日常作业,他头戴标有“AI”的头盔,神态困倦,脑袋旁有写着“日常作业”的气泡。
寓意:反映了学生在日常作业中过度依赖AI的现象,警示过度依赖AI会抑制自身思考与创新能力,不利于学习中的主动探索。
3. 古诗文名句默写。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色。回望历史,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时仍心系苍生,以“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现济世情怀;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以“僵卧孤村不自哀,②____________”道出老骥伏枥的报国热忱。龚自珍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寄寓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当我们感怀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