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3900字。
2025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3.答选择题时使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选项字母涂满、涂黑。如需修改,请用绘图橡皮轻擦干净再选涂其他选项。
4.答非选择题时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毕业在即,学校开展“青春•传承•创新”主题活动,为初中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
—(25分)
1. 下面是发言稿的一部分,请阅读并按要求完善。
版画鲜明体现着青年人的精神。抗战时期,大批青年创作者手握刻刀走在时代前列,他们的作品,已然成为nínɡ聚伟大抗战精神的视觉史诗。新中国成立后,勇于担当的精神接力传承。他们刻画火热建设场景,表现壮丽山河与美好生活。当代青年版画创作【甲】,而更注重创作的目的;【乙】,而更强调审美的丰饶;【丙】,而更探索共性的内涵。青年创作的活跃,使版画从印刷中来,却反印刷而去;从技术中来,却向艺术而去;【丁】_____,_____……不仅青年创作者们勇于突破自我,不断创新求变,而且版画始终年轻。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对应汉字。
nínɡ________聚 丰饶________
(2)在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的句子,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未止步于表现的手段 ②未止步于形式的翻新 ③未止步于个性的独特
A. 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3)在文段的【丁】处补充合适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使发言稿更连贯、流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凝聚:níng jù,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也指聚集、积聚。文中指青年创作者的作品集中体现、汇聚伟大的抗战精神。
(2)丰饶:fēng ráo,富饶、富足,文中指当代青年版画创作在审美上更追求丰富多元的内
2. 古诗词不同的美,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请将下列诗文积累卡补充完整。
主题 诗句
自然
之美 芳草
萋萋 “①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描绘了花草树木,惜春争艳,“乱花渐欲迷人眼,②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展现花草蓬勃之势。
高山
巍巍 “岱宗夫如何?③________”(杜甫《望岳》)表现了泰山的巍峨绵延、雄伟高大,“④________,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写出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
明月悠悠 “⑤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饱含着对友人的牵挂,“但愿人长久,⑥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寄托了美好的祝愿。
人性之美 报国之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⑦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展现赤诚报国的民族气节。
信念之光 “富贵不能淫,⑧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三章》)是古圣先贤对正道的坚守。
担当之魂 “了却君王天下事,⑨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豪情与担当。
奉献之美 “落红不是无情物,⑩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以落花自喻,表达时刻关心国家命运,甘愿献身的精神。
3. 在毕业仪式筹备活动中你积极献策。
(1)小语想送同桌小文一幅书法作品作为毕业留念,但不知如何拟写赠言,请你选择一幅并结合书法特点和作品内容帮忙拟写。
选择________,赠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设置了“书签寄情”环节。一位同学借古人离别寄情的文化符号(见小贴士),在书签上书写了一副对联,但缺失两处,你认为填入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小贴士:古人离别寄情的文化符号
离别之地:长亭、短亭、江畔、渡
离别时间:清晨、日暮
寄情方式:以物寄情(断柳、花、月、扇、信等),以声寄情(骊歌、击筑等)
上联:日短亭长_____断柳,千声别益友
下联:山高路远寄飞鸿,万语念_____
A. 攀 师恩 B. 赠 师恩 C. 攀 恩师 D. 赠 恩师
(3)活动负责人想为本次活动配上背景音乐,结合歌词内容,你认为下面哪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