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总复习:文学文化常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3 11:43: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660字。

  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
  目录导航
  思维导图(见压缩文件中1份pdf):感知全局,了解知识要点
  知识清单:分类梳理(14大常考知识)、分册梳理(6册教材课内知识梳理、文学常识梳理)
  典例精析:对考点考法进行细致剖析和讲解,全面提升
  易错易混:2个易错点梳理,高效查漏补缺
  真题赏析:精选热点地区2024年真题,感受中考,知己知彼
  做好文学文化常识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要归纳总结,记忆比较,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做好本题还需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文学常识考查易出错之处有:作家作品搭配错误、作家国别及所处时代(朝代)判断错误、作品体裁归类错误、对作品人物分析错误等。
  文学常识这部分知识侧重于识记,要准确掌握。主要复习手段是背诵,背诵时要注意:一要围绕名家名篇有重点地进行,切忌贪多贪快;二要注意纵向(历史进程)、横向(同一时期)两条线索,要将特定作家作品放在它的特定“坐标”中去记忆,不要孤立记忆。
  一、分类梳理
  姓名称谓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杜甫字子美。
  称号。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核舟记》),“东坡”是苏轼的号,“鲁直”是黄庭坚的字。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陈康肃公善射”,“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是王昌龄贬官之地,称“王龙标”代王昌龄。
  称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故称柳河东;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称王临川。
  称官名。如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而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
  年龄称谓
  年龄 古代称谓 年龄 古代称谓 年龄 古代称谓
  1岁以下 襁褓 童年 髫年、总角 15岁(女) 及笄
  7-8岁 始龀 13、14岁(女) 豆蔻 20岁(男) 加冠
  年龄 古代称谓 年龄 古代称谓 年龄 古代称谓
  30岁 而立 50岁 知天命 70岁 古稀
  40岁 不惑 60岁 耳顺 80-90岁 耄耋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
  髫年:童年,幼年。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如“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总角: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借指童年。比如“总角之交”是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